注重孩子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慎用物质奖励

幸福孕孕 2022-08-18 10:23:11

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乐高玩具,非常高兴。就在他兴冲冲地正要打开盒子的时候,妈妈说:“这是姥爷给你买的生日礼物,姥爷说了,你期末考试要考得好才能玩。”小男孩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进了自己的屋子,直到妈妈喊他吃饭才出来,整个晚上都无精打采的。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不少家长习惯把物质奖励作为条件来跟孩子谈学习,尤其喜欢用物质奖励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爸爸会说:“儿子,下次数学考试得90分,爸爸就给你买足球。”有的妈妈会说:“闺女,每天回家多做五道数学题,妈妈过些天就给你买条漂亮的裙子。”家长要知道,用物质奖励来交换学习成绩,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如果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比如通过学习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当他真正具备这种能力时,就会获得认可和肯定,自尊感也会提升。即使做不到,也能获得接纳和鼓励——这是一种内驱力,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为了成长而学习,他就会有劲头,并且容易坚持下去。

而物质奖励则是一种身外之物,更像是外驱力,或许起初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种有条件的奖励,会让孩子对学习的目的产生混乱的认知,以为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物质奖励。那么,如果外驱力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增加,孩子可能会持续下去。一旦外驱力没有了,或者不增加了,孩子很快就会想放弃。

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物质的满足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生理上的满足。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并不匮乏,他们很快就会厌倦物质奖励。对学习也是如此,当家长的物质奖励不能持续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他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如果家长用物质来激励他,条件是要达到一定水平才给,达不到便不给,这会让孩子产生很深的挫败感,觉得自己很糟糕,严重的甚至会自暴自弃。一位初中生的爸爸说,他曾经跟儿子说:“只要你学习好,爸爸就给你买笔记本电脑。”结果儿子说:“老爸你算了吧,我宁愿不要笔记本电脑,你也不要跟我谈学习。”可见,用物质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并不是好方法。

无论哪种孩子,这种做法都会让孩子感到家长的爱是有条件的,从而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所以,家长一定要慎用物质奖励,以免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家长要给孩子买玩具和漂亮的衣服,一定是因为爱孩子,而不是引诱他考个好成绩。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不用物质奖励,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激励孩子呢?”

第一,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

从一个人内心的需求来讲,孩子的内心更需要被信任、被认可、被肯定、被接纳,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所带来的满足感。这些东西家长都给到了,孩子就会很容易受到激励。

比如,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跟着妈妈去买菜。过完了秤,孩子告诉妈妈:“妈妈,你应该给叔叔五块八毛钱。”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及时称赞孩子:“儿子,你都能算账了!下次,妈妈不来,你也可以帮妈妈买菜了。妈妈很开心你有这个能力!”听到这话,孩子内心被肯定、信任的渴望就得到了满足,这会让他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也许下次学数学的时候,孩子会更加用心,因为他明白了数学的用处。因为这一次买菜的经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这种精神鼓励比物质诱惑的作用更加长久,而且省时省力,家长随时随地可以做到,只是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机会。

第二,让孩子体验到不断进步的成就感。

有一位小学英语老师,她通过积分制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习英语。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建立了一个积分档案,无论是平时表现还是考试成绩,只要孩子做好了,她就给予加分奖励。比如,考试考了90分,那就加90分;平时回答对老师的一个问题,加10分;写对一个单词,加1分……这样,每个孩子的档案里都会不断地加分。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分数越来越高,很兴奋,便争先恐后地努力学习英语。这无疑也是一种激励机制,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就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因为每加1分,都是他努力的结果;每加1分,都是因为他掌握了一些新东西。所以,这个老师教出的孩子,英语成绩都不错。更关键的是,孩子们都对学习英语有浓厚的兴趣。

第三,积极正向地强化行为习惯。

我女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晚上总是睡得很晚,我特别心疼她睡眠不足,影响到身体健康。后来,她的老师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画一棵大树,并跟女儿约定:只要她晚上在9点之前睡觉,我就在树上画一颗苹果或者一朵大红花,以示鼓励。这个约定让女儿很兴奋,她努力在9点之前上床,并且临睡前还不忘吩咐我:“妈妈,你给我画上一个苹果吧!”或者“妈妈,我今天睡得早,你把红花画得大一点啊!”看着开满树的红花和结在树上的苹果,女儿很是骄傲。用这种方法,女儿没过多长时间就能早早上床睡觉了。

这种方法表面上看是有形的奖励,其实是正向强化,即对孩子做到的部分给予强化。每一次强化,就像在孩子的“心理银行”存入一笔钱,孩子内心的“存款”越多,就越有信心。这种做法跟前面讲到的有条件的物质激励不同,如果孩子没有做到,便得不到奖励,这会让孩子觉得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

孩子的习惯需要养成,兴趣需要激发。至于如何培养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则需要家长调动智慧,寻找有效的方法。相信每一个爱孩子的家长,都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0 阅读:7

幸福孕孕

简介: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有爱有思考的育儿达人和教育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