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二婚男”王海洋到死不知,大龄剩女亚菲为什么嫁给他,却又不愿意给他生孩子?

剧海捞珠侠 2024-02-28 21:32:53

01

王海洋离婚后,带着他的儿子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并在一所大学里担任了教授的职位。

这一天,他意外地重逢了儿时的玩伴江亚菲。

虽然他们多年未见,本以为对方早已从彼此的记忆中淡去,但再次相见时,他们依然感到了一种特别的亲近。

在王海洋眼中,江亚菲依旧是那个机智活泼的小女孩。

而在江亚菲看来,王海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曾经是大家所不待见的“浪荡子弟”,现在却成为了一个充满学识气息的大学教授。江亚菲虽然不是文盲,但她的文化水平并不如王海洋高,但对知识分子还有深深的敬意。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本久藏书架上的老书,随着时间的流逝,封面虽然略显旧态,但翻开时,那深藏其中的故事依旧深情而温暖。

查尔斯•狄更斯说,“时间是最好的作者,总是为最美的故事留下最好的结局。”

再次的相遇的他们,感情开始逐渐复苏。尽管安杰和江德福坚决反对,但这对年轻人还是选择了追随自己的心。亚菲从家里偷走了户口本,两个人领取了结婚证。

此时的江亚菲年纪虽然算是大龄剩女,但要生育的话,年纪也不算大,在深爱王海洋的同时,为啥坚决不再给他生个孩子呢?

02

面对妹妹亚宁的询问,亚菲坚决地回答∶“不要了,不打算要了。”这背后可是有她自己深深的考量。

其一,亚菲担心自己做不到对待亲生孩子和继子女同样公平。

母亲安杰生了五个孩子,也没办法做到对五个孩子一碗水端平。弟弟江卫民,从小就不怎么受欢迎,性格软弱,脑子也不太灵光,常常被家人冷落,最后混得也不怎么样。这些事,在亚菲心里都是疙瘩。她就想,自己如果也有了孩子,万一也做不到公平,那不是也让继子女心里有疙瘩?她不想自己的孩子或继子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宁愿不要孩子。

其二,姑姑德华血淋淋的教训—继母的悲哀。

嫁给同样二婚的老丁,当了四个孩子的后妈,在丁家做牛做马付出那么多,最后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

德华的付出就像是一棵果实累累的树,默默地给予,却从不见有人回来摘取一果以答谢。老丁死后,德华被继子女冷落,甚至连百年后安葬的事都没人关心。最后还是亚菲出马,说服丁家几个儿子,让德华与老丁葬在一起。

这件事深深影响了亚菲,她觉得,有时候亲生孩子也不一定靠得住,别说继子女了。

生孩子并不一定能保证将来有人照顾自己,还可能因为继子女之间的矛盾搞得家里不和睦。她宁愿选择不要孩子,以免未来生活中出现这些问题。

亚菲的性格也成为她做这个决定的一个原因。从小男孩子般性格的江亚菲,从小就独立,有自己的想法。

她认为养育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她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和与王海洋的共同生活中。

江亚菲坚信,幸福和充实不一定要通过传统的家庭模式来实现。生育未必是女性婚姻生活幸福的“必经之路”,女性的价值和角色不应该仅仅被限定在家庭和生育上。

林语堂说:“女人之美,不在服饰,而在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的独立。”

江亚菲的选择展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个体的幸福和选择高于传统的家庭和社会期望。

在现代女性崛起的社会,我们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寻找幸福,活出真正的自己。

0 阅读:15

剧海捞珠侠

简介:光影之间,洞察智慧与哲理,品味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