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毒病已进入高发期,抓紧防治!

长江蔬菜 2024-05-13 17:17:56

最近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蔬菜害虫为害也更加严重,给传毒害虫和病毒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做好夏季蔬菜病毒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蔬菜病毒病症状识别

1、变色

病毒侵入蔬菜植株体内后,蔬菜叶绿素形成会受到抑制或遭到破坏而减少,叶片色泽局部或全部变成黄、橙、红、紫色等,同时也会出现脉明、斑驳及各种花叶、褪绿、黄化等颜色变化,多见于叶和花。

叶色变化包括均匀变色和不均匀变色。

均匀变色是指病毒病发病初期,叶片叶绿素减少,叶色变成浅绿色,表现为褪绿症;随着病情加重,叶绿素减少到一定程度表现为黄化。

不均匀变色是指在发病初期,叶片主脉和支脉呈半透明状,表现出脉明症;随后出现轮廓清楚、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相间的花叶症;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是很清楚,即斑驳,常见于果实。

2、 坏死

蔬菜感染病毒病后,某些细胞或组织坏死,在叶片上常呈现坏死斑、坏死环和脉坏死,在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坏死条等。这些病变常在蔬菜植株的叶、花、果或茎的输导组织发生。

3、畸形

由于蔬菜植株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干扰,体内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生成和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可导致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点异常分化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变形,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带化等。

蔬菜病毒病与其他病害的区别

1、 蔬菜病毒病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

生理性病害没有传染性,无发病中心,不存在病害从病株向健株不断扩展、蔓延的现象。当引起病害的生理因素恢复正常时,就停止发生,并可逐步恢复。

而病毒病可传染,有明显发病中心和扩展蔓延趋势,常表现为系统性全株症状,叶片和嫩枝表现最为明显,不可恢复,即使因环境变化症状可能暂时不显现,但病毒不会消失。蔬菜一旦感染病毒病,病区内局部或大面积或全田就会同时成片发生,且分布均匀,病株症状一致,发病迅速。

2、蔬菜病毒病与真菌或细菌侵染的区别

真菌或细菌侵染均能产生特异性病症,如在发病部位会有霜、粉、锈、霉状物或菌脓等,而病毒侵染不产生由病原体形成的外部病症。

3、蔬菜病毒病与线虫为害的区别

线虫为害植株地上部也可形成矮化、黄化或畸形等类似病毒症状,但在一定的部位可以镜检到线虫。如根结线虫在幼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状。而病毒病则是由病毒侵染蔬菜导致的,无法检测到线虫。

病毒病防治方法

1、源头控制

选择抗病毒品种、种子温汤处理、棚室内外除草清除病毒库。

2、控制传播

苗期一棵蔬菜发生病毒病,后期会有成千上万棵发病,造成全田普遍发生。

通过防虫网、二道门、药剂控制传毒昆虫。例如在温室出入口用50目防虫网覆盖,设置缓冲防虫网室,防止蚜虫、粉虱进入;悬挂黄板监测诱杀害虫等。

一些病毒病可通过植株摩擦伤口传毒,因此在栽培上应加大行距,尽可能减少枝叶摩擦从伤口侵入。农事操作(如嫁接、整枝、打杈、摘心)前要使用肥皂、洗衣粉等对手、衣服、农田工具等进行消毒,使大多数病毒被钝化而失去传染能力。

3、随时留心病毒病

蔬菜病毒病一般先在上部幼嫩叶片出现花叶、黄化曲叶、蕨叶等症状,发现病毒病及时拔除,并减少打杈等操作,避免病毒病过快传播。避免病毒大面积发生。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绝大多数病毒病在新长出的叶片症状明显,但番茄褪绿病毒先使番茄植株下部的叶片黄化。

4、注意抓住预防病毒病的关键时期

通过实践证明,苗期以及生长前中期都是病毒病的容易发病阶段,所以要提起预防。另外高温、干旱是病毒病的发病条件 在高温季节注意遮荫降温,小水勤浇。药剂防治一般没有特效药。病毒病一般是由刺吸式害虫传播,防治刺吸式害虫、切断传播源是关键。钝化病毒常用药剂有:盐酸吗啉胍、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吗胍乙酸铜等。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中国蔬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