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中国电动汽车?德国公开拒绝,美国算盘打空了

互联鱼 2024-05-11 11:20:17

文l编互联鱼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然而这一趋势并未被所有人看好,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所谓的“观察家”。

美欧原想着联手给中国电动汽车来个下马威,结果呢,计划还没捂热乎,自己先乱了阵脚。

5月8日,德国交通部长公开发声拒绝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加征关税,这些都是明证。

这事儿可真够戏剧性的,德国人开始担心自家汽车在咱们市场上的处境,上汽集团更是直接对欧盟的警告说“不”,这态度硬气得很,让人直呼过瘾。

反过来想,如果某些企业一样,技术上处处受制于人,那可能真得乖乖低头,电池配方啥的商业秘密,说不定也就双手奉上了。

但有自己的供应链的中企就不一样,有了这种底气,腰板自然就挺得直。

上汽这份强硬回应的底气来源于自己的供应链。

根据公开信息,上汽集团在郑州建立的新能源电池工厂,规划建设有30万台(套)动力电池产能,项目总投资达到20亿元。

除此之外,上汽集团还与宁德时代等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资电池工厂,如常州的合资电池工厂。

这些工厂共同构成了上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重要生产力量,正因为有了这些自给自足的供应链,为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当然从大背景来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毋庸置疑。

去年美欧就联手阻击中国电动汽车,结果呢,都没能如愿以偿。

到了今年,特别是在车展上,这些外国品牌不仅被中国的电动化转型牢牢绑定,智能化方面也被华为这样的先行者牵着鼻子走。这使得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

再看看法国那头,看着中国电动汽车和供应链厂商在国外建厂,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于是挑头搞事,想加征关税。

但你猜怎么着?法国心里其实也矛盾,对中国电动车有期待,所以这翻脸的戏码也唱不下去。

最关键的是,就算法国想翻脸,现在也翻不动了。德系车这些大佬,尝到了甜头,开始唱反调,德国交通部长直接站出来反对加征关税,不想封锁市场。

这背后的意思是啥?美欧原先的联手策略,自己就垮了,所谓的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的言论,也成了笑话。

再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法国等欧洲国家虽然曾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阻击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但最终发现这样做只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因此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改变态度,欢迎中国电动汽车及供应链厂商的投资建厂。

这场“阻击战”变成了美欧的自我打脸。中国电动汽车和供应链的发展,不仅没被遏制,反而在全球范围内生根发芽,赢得了尊重和市场。老美的如意算盘,算是落空了。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记得分享,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64

互联鱼

简介:新媒体公司创业者,致敬科技发展,趣聊商业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