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等于失败?近代两次伟大撤退:一次救了中国,一次救了世界

佳瑶 2022-12-28 10:29:14

大家都听过“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个词语,大概意思就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愧。这其实是项羽兵败之后,突围到乌江,看着自己死去的士兵以及存活下来的几十个将士,说出自己没有颜面再回去见自己的父老乡亲,然后自刎而亡,大家无不为项羽这样一个英雄而感到可惜。

当时在乌江边上,乌江亭长曾劝说项羽,可以回到江东后,再东山再起,但是项羽绝望至极,认为自己如果独自撤退了,是对自己死去的兄弟的不仁,自己苟活他无法接受,一向好面子的项羽则不接受亭长的提议,直接挥刀自刎了。曾有人对西楚霸王项羽的下场的惋惜,说如果当时项羽撤退了,或许真的能东山再起,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是其性子太烈了。

所以后世的人有了这样的想法,在战争上“撤退”并不是一种妥协,也不是投降,而是借此机会东山再起,保存力量,最后夺取最终的胜利也说不定了。历代的战争史上,有些撤退是真的伟大,它改变了历史,它不是失败,而是一种自救,一种战略性转移。今天就为大家讲讲,世界上最伟大的两次撤退,分别是中国红军长征和二战时期英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我们都知道,当时国军对红军的农村根据地进行围剿,因为对方的人数优势以及武器装备的先进性,还有前几次战役的指导失误,所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原有的根据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长征之路。这次的“撤退”是决定性胜利的撤退。在长征路上,红军爬雪山、越山地、渡水河、吃草根等,艰难的完成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

红军长征,既保存和锻炼了战士的基本力量,同时胜利的将根据地转移到了西北地区,为我国开展抗日战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场撤退值得!也是明智的选择。它乃至关乎到了未来新中国的成立。可以说是救了中国的一场大撤退。

关于英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可以说是直接将二战的结局改写了,当时由希特勒执政的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上是军事强国,纳粹德军先后打败统治了周围的芬兰、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当时只剩下英国能勉强与之抗衡了。而英国被德军逼到了敦刻尔克大峡谷,面对德军的猛烈进攻,英联军伤亡不少。

后来,他们没有选择再次进攻,和德国交战。而是选择了快速的撤退,目的是为了保存实力。最后经过一星期的努力,30万英军最终退回到了英吉利海峡。这次的撤退,为以后英国作为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奠定了基础,最后英军通过诺曼底之战,胜利的将德国给打败了,加快了二战的胜利结束。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这些英军都打光了,后续没有英军参与的话,二战结局会如何,最起码不会结束那么快。以上的例子说明“撤退”并不意味着就是输,就是妥协失败,而是一场自救。

0 阅读:78

佳瑶

简介:每天给大家分享不一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