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方式,您选对了吗?

张伟克的记事本 2024-05-23 05:33:41

鼻咽癌是指原发于鼻咽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为鳞癌,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鼻咽癌的流行病学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在我国以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海南等地最常见,北方地区较少见。发病年龄多见于30~59岁,男女性别之比为(2~4):1。鼻咽癌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主要与EB 病毒(Epstein-Ban virus,EBV)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鼻咽癌的治疗应首选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患者应采用联合化学治疗的综合治疗。鼻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 50%~60%提高到现在的 80%左右。

鼻咽癌的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鼻咽的治疗应以个体化分层治疗为原则。Ⅱ期患者以单纯放射治疗为主Ⅱ期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土同步化学治疗,Ⅲ、W期患者目前推荐采用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对已有远处转移(Ⅳ的患者应采用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包括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及局部姑息放疗等治疗模式。

1、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意义及常用方案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意义:同步放化疗是指在放射治疗期间同时使用化学治疗。其优点在于通过放射增敏等机制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同时可能通过杀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而缺点则在于化学治疗药物的非特异性增敏效应和毒性反应,易引起较为严重的黏膜反应及全身状态的恶化,甚至导致放射治疗的中断。

临床常用的同步放化疗方案:目前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时首选的化疗药物为顺铂(DDP)。如果患者合并肾功能损伤时,可以用卡铂(Carbo)替代顺铂。推荐同期化疗期间 DDP 的累积剂量达到 200mg/m。

三周方案:DDP每3周用药一次(每次100mg/m?)至放射治疗结束;

单周方案:DDP每周用药一次(每次 40mg/m?)至放射治疗结束。

放射治疗

1、放射治疗原则

照射靶区必须包括鼻咽大体肿瘤区、转移的颈部阳性淋巴结、亚临床病灶和预防区域,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要器官的照射。

(1)放射治疗前的准备:首先完善各项检查,必须有病理确诊以及CT和/或MRI的影像检查。放射治疗前需进行口腔处理,包括洁牙和拔出龋齿等,拔除龋齿后 7~14 天才能开始放射治疗。

(2)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以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为主要放射治疗技术。鼻咽癌首次放射治疗时不能采用近距离放射治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单纯的治疗方法。

(3)放射治疗计划应严格控制照射总剂量,不能盲目追加剂量,以免造成正常组织不可逆的损伤。

(4)放射治疗设计保证肿瘤获得高剂量照射的同时,尽量保护邻近正常组织免受过量照射对重要器官如大脑、脑干、脊髓、垂体和视神经应限制在正常耐受剂量范围内。

2、鼻咽癌靶区勾画与处方剂量

(1) 靶区确定: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鼻咽部原发肿瘤区域。

CTV:包括 GTVnx及其周围的亚临床病灶区域(一般在GTVnx外5~10mm)。

CTV:包括 CTV,及其外缘 5~10mm 范围,并注意调整靶区包括鼻腔后部、上颌窦后部、翼腭窝、部分后组筛窦、咽旁间隙、颅底、部分颈椎和斜坡。

GTVnd:临床检查和/或影像学所见的肿大淋巴结。在IMRT时,可根据双颈多个颈淋巴结灶设置多个 GTVnds。

CTVnd:包括GTVnd并超出其1~2个阴性淋巴结引流区。以上各靶区向上、下、前、后、侧各扩 3mm 形成对应的 PTV。

(2) 处方剂量:根据鼻咽原发病灶、鼻咽亚临床灶、颈淋巴结和颈淋巴引流区个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处方剂量,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局部剂量和减少邻近正常组织的剂量。

3、鼻咽原发灶处方剂量

①PTVGTVnx:68~72Gy/30~33次/6~7周;

②PTV-CTV:60~64Gy/30~33 次/6~7周;

③PTVCTV: 50~54Gy30~33 次/6~7周。

4、颈淋巴结的处方剂量:

①PTVGTVnd:60~70Gy130~33 次/6~7周;

② PTV-CTVnd: 50~54Gy/30~33 次/6~7周。

5、疗终肿瘤残存的处理

鼻咽原发灶残留:是指根治性放射治疗后,鼻咽仍存在肿瘤,其残留率约占 10%~20%临床可根据情况予以局部推量照射。由于IMRT 后肿瘤退缩需一定的时间,如果靶区剂量已足够,可以观察1~3个月再决定是否加量。

颈部淋巴结残留:是指根治性放射治疗后,颈部仍有淋巴结残留,其残留率约占30%颈淋巴结的残留率与放射治疗前淋巴结的大小有关,大于8cm者其残留率高达80%。对残留淋巴结<2cm 者,观察1~3个月后约有一半患者可获得消退。对3个月后仍有残留且原发灶获得控制的患者,可行颈部残留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如明确残留,可手术切除。

6、复发与转移的处理

鼻咽癌复发的定义是指根治性放射治疗后肿瘤全消持续6个月以上再次出现肿瘤。临床上约有10%~25%鼻咽癌患者经根治性放射治疗后会有鼻咽和/或颈淋巴结复发。临床上对鼻咽癌复发的诊断常常需要与肿瘤残留相鉴别。复发出现在首程放射治疗后1~3年内最多,约占 70%~85%。临床检査怀疑鼻咽或颈淋巴结复发者,应取病理活检证实,不能仅仅凭借有肿块就诊断为复发,以免误诊导致误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转移通常是指经血循环引起的远处器官转移。放射治疗后5年内的累积远处转移率约占 20%~45%。远处转移发生部位的频率依次为:骨、肺和肝脏、脑转移罕见。临床上对鼻咽癌远处转移诊断的手段可选用B超、全身骨扫描、CT、MRI或PETCT 等方法,EB-DNA水平滴度进行性升高也可作为鼻咽癌远处转移的辅助诊断依据。

7、复发病灶的治疗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的再程放射治疗,原则上仅照射复发的部位,不需要对颈部预防照射。

放射治疗后1年以内鼻咽复发者,一般不宜做全程根治性外照射。可以选用化学治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或射波刀X刀等。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者,建议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后1年以上鼻咽和/或颈淋巴结复发者,可考虑做第二程根治性放射治疗。

复发病灶的再程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危及器官受量,剂量应达到50~70Gy。如已经出现重要器官放射损伤,不建议行再程放射治疗。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行第三程放射治疗。

8、远处转移病灶的治疗

1) 鼻咽癌出现远处转移时应以化学治疗联合免疫治疗为主,但局部病灶(包括原发灶或转移灶)放射治疗对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期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局限的骨转移病灶可采用局部外照射,对广泛骨转移灶宜采用全身治疗,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同时对疼痛剧烈的部位给予局部姑息性放射治疗。

食管癌的护理知识

目前还有不少人人还在承受食道癌的煎熬,这种疾病我们不做出点什么措施,疾病只会继续严重下去,尤其是食道癌的症状对大家的健康影响比较深,所以我们在此还是要提倡早发现早治疗,那么一起看看食道癌护理要点有什么呢?

1、环境:在护理食道癌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患者修养的环境舒适、安静、卫生,保持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并注意环境的清洁,同时注意阳光的充沛,清新新鲜的空气,这对于食道癌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是有很大好处的。

2、饮食:在饮食上对于食道癌患者来说注意内容很多,首先患者保证健康饮食,无刺激性,注意饮食清淡,防止食物过硬,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保证多种营养的及时摄入,为身体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3、心理:健康的心理可以承受很多事情,不容易被疾病打败,所以在平时食道癌患者也要保证健康良好的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使患者治疗的信心增加,积极和疾病做斗争,这也是食道癌护理的一部分。

护理内容贯穿了饮食、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那么我们尤其要对于食道癌的病因多留心,不为这些病因创造机会,出现疾病的时候就少了,希望患者正确对待食道癌的症状,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摆平心态,才可以做好食道癌的治疗工作,健康的面对生活。

2 阅读:619

张伟克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