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有位大队长,跟日本人吃饭,要了人家一挺机枪两箱子弹

十柒历史趣事 2024-05-23 10:01:39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2年7月,有一天,正在司令部研究作战的聂帅,接到了一份十分严肃的报告。

这份报告是敌工部打来的,说是定襄下面有个大队长,跟一个日本军官吃饭,还一起喝酒。

那时,正是抗日的非常时期,不打报告,私下与日本军官见面,可以说是严重违反纪律的。

聂帅很重视这一情况,下令务必查清此事。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不过聂帅最后的处理方式令大家十分惊讶。

这名大队长名叫樊金堂,当年他跟那名日本军官见面时,不过19岁。

事后,他还让人家自愿送来了一挺机枪、两箱子弹。

这就神奇了,他是怎么做到的,聂帅最后给了怎样的处理?

特别的一顿饭

樊队长跟一名日本军官吃饭的事,具体还要从那时,他收到的一封信说起。

同样也是1942年7月,上旬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谁写的呢?是活跃在当地的一个日本联队长。

这封信里写到,这个日本军官很欣赏他的作战风格,想要同他见一面,不知道愿不愿意。

这封信他没给别人看,爽快地在信件末尾回了三个字“愿奉教”,还自己写了约定的时间、地点,到时候在那里等着这个日本军官来。

时间来到约定好的那一天,那联队长果然来了,他身后只带了个翻译,身上没有带武器。

樊队长这边也跟着几个战士,同志们见远处出现了两个穿黄绿色军服的远远走过来,发问:“队长,来了两个鬼子,咱们打不打?”

樊队长看着两人走过来,说:“不打,咱们该以礼相待。”

不一会儿,那联队长就到了,他立刻下去迎接对方。

两人朝对方敬了个礼,再握了握手,而后到土炕上按主客位坐下。

一开始,那日本军官的翻译了一堆称赞樊队长的话,还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樊队长一边听着,一边叫炊事员去炒了几个菜,两个人不谈打仗的事,其余的谈了不少。

具体内容如何,现在已搞不清楚,但多年后,樊队长自己再回忆起这段时光时,他对这个日本军官的谈吐印象深刻。

这名日本军官看起来很斯文,有文化修养,翻译跟他介绍时,说这位军官懂不少中文,还曾读过我国的古籍,比较熟悉。

而樊队长和他完全是相反的,他就是一个认得不少字,能看点书,有幸读了初中的农民,不像对面那样,那么能说会道。

两人闲聊一阵后,他就请对方吃饭了,在饭桌上,那名日本军官问他有没有结婚。

那会儿他才19岁,结婚还是太早了,但说到这个话题,樊队长却有些不好意思了。

总之这顿饭吃得非常愉快、和谐,这样的气氛也让周围的同志们感到十分的惊讶。

他们天天都在和日军打,谁又能想象到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还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一起吃了顿饭。

吃完饭之后,联队长要回去了,临走时他问樊队长有没有什么需要的,他可以帮忙。

樊队长一听心里发笑,中国人和日本人打得不可开交,什么时候能阻止他们停止侵略就已经很好了,一个日本人能帮什么忙呢?

不过,他还是随意开了个玩笑说:“那我们需要一挺机枪,两箱子弹,你看能办到吗?”

那日本军官点点头,说他一定办到,樊队长笑着送人离开,没把这件事放心上。

不想几天后,他们的前沿哨所打来了报告,说两个鬼子,带着几个农夫过来了,他们还打着白旗,进了山。

樊队长听后说:“人家打着白旗就不要打,去看看他们要做什么。”

战士们顺着日本兵进去的路,这才发现那2个日本兵跟4个农夫一起,抬着两箱子弹,轮流扛着一挺日军的歪把子机枪。

他特别高兴,把机枪和子弹都收下了,嘴里念了句:“真够朋友!”

完事,他请了那两个日本兵吃饭,写了一封“收到了”的信,请他们带回去。

不想,这两个日本兵会讲一点点中文,从他们口中,他得到了一个消息,令他惊讶,又感到很为难。

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侠客风范

1942年7月,定襄县下的一个大队长樊金堂,突然收到了一挺机枪、两箱子弹,而这些都是一名日本军官送的。

除了这些,他还遇上了一个有些为难的请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在樊队长准备请两位日本兵回去时,那两人同他讲,联队长的命令是,他们把东西送到樊队长手上之后,就不用回去了。

联队长就算他俩逃亡了,如果回去,肯定是会被军法处置的。

那个日军联队长,原来就不是当兵的,他在自己家乡教书,因为征兵,被迫参与了战争。

这样想来,或许那队长始终是个文化人,不愿意打仗,他逃不了,就让士兵们逃了。

不过这可让樊队长有些难办了,这两人都是日本人,留在县上不现实,只能向上汇报。

他左思右想,后面差点忘了这件事,赶忙把人送到了军区安置。

正是这样,他跟日本军官吃饭的事才送到了敌特部那里去。

整个事情的过程就是这样,聂帅知道详情后,让人做了个检讨,他跟大家说,要把樊队长送到延安去学习。

旁人一听这就觉得奇怪了,眼下正抗战打得那么艰难,日伪联合打八路军。

卧底、特务根本数不清,虽然樊队长的事查清了,可他和日本人接触,问题很大。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有人出来说了几句:“聂司令这不是惩罚樊队长,反而是有意栽培啊!我们要相信聂司令的判断,他有自己的考量。”

樊队长服从组织的安排,随后前往延安学习、生活。

其实,他参加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打仗,但在延安,那里是大后方,没有仗可打。

不过他也能随遇而安,很快投身进了学习中。国军封锁延安时,当地展开了生产大运动,他在里面表现得很积极。

因为他打枪很厉害,又勤快,组织上边安排他去当运销。

聂帅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他这个大队长,觉得是个好苗子,一直想要送他去学习。

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樊队长确实很有本事,他自身又有着一种侠客风范,胆大心细。

当年,樊队长申请,说要送两个日本兵到军区,聂帅专门打了电话过来。

聂帅在电话里说:“樊队长,这么大个事,你不请示,也没有报告……”

樊队长听后笑了笑,他说:“一个日本人想要见我,这有什么好报告的?”

对于当年的其他人来说,有日本人靠近就警铃大作,哪里会像樊队长那样,仿佛真的只是见一个寻常朋友。

他就是这样一个胆大的人,但同时他也不张扬,对于任何危险都淡然处之。

樊队长所在的定襄正是他的老家,他是1920年生人,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家中。

不过,他家里人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硬是想办法送了他去上学,一下读到了初中毕业。

假如他没有参军,后面可能就一直待在家乡,当一名先生了。

1937年7月,在革命的感召下,他决心弃笔从戎,1年后,他加入了党组织。

事实上,他一来并没有当大队长,而是先当的当地的副大队长,就在3个月后,他升为了大队长。

而他之所以升那么快,其实是因为在他前面的那个老队长犯了事。

定襄的老队长违反纪律,建立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除此之外,他身上“匪气,”未除,天天策划绑架,索要赎金。

这些钱他也没有上交,而是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里,不出所料,他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处罚。

这个前大队长自知在组织里没有出路了,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了。

在担任大队长一职时,樊金堂曾立下不少功劳,但同时,他的一些举动也让聂帅等首长感到头疼,这是怎么回事?

抗日英雄

1942年7月,聂帅决定送樊金堂去延安学习,其中有着怎么样的考虑?

这个曾经让日本人送枪送子弹的抗日英雄,晚年过得如何?

聂帅选樊队长去延安深造,并非一时兴起,在吃饭事件以前,他就关注上了这个游击队大队长。

虽然,他是在紧急时刻被任命上大队长的,但作战时一点也不赶鸭子上架,十分有勇有谋。

那个时候,定襄的局面很不乐观,日军侵占了大部分地区,战士们经常与其展开生死搏斗。

那个时候,读书能读到初中水平,在作战上也有不小的帮助。

他对自己手底下这支部队抓得很紧,因此战士们的战斗素质不错,尤其擅长单兵作战的射击和刺杀,夜行军也是他们的长项。

他指挥部队,指哪儿打哪儿,行军30、50里都不在话下,机动性很强,把日军耍得团团转。

1939年7月,抗敌剧社的同志们在定襄县北部进行演出,不知日军从哪儿搞到的消息,分两路跑了60里,想要把剧社“包饺子。”

聂帅给他打了个急电,要他出动救演员们,要求一个都不能少。

他特地嘱咐手下的战士,说一个战士拉一个男演员,女演员要是跑不动了,也要坚持把她们背出来。

事实上,他们赶过去的时候,日军已经做好了包围圈。

但他的战士们很勇敢,直接冒着敌人的攻击冲进包围圈救人,还把所有人都救出来了。

这一操作把日军都给搞蒙了,他们没想到樊金堂的部队真的敢不要命,往包围圈里面冲。

这一次作战让聂帅更加关注他了,不过,他的作战策略往往反常规,有时候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比如日军平时喜欢带小分队去村里抢粮,有一次一支50多人的小队,正好和打游击的樊队长他们碰上了。

实际上,日军的装备比中国军队好多了,正面作战,我们的军队很难占上风,这也鼓励打游击的原因。

而那一次双方碰头,小分队已经抢完了粮食,许多士兵的弹药用得差不多了。

樊队长他们也清楚,这一仗应该会打得轻松一些。

就在那个时候,日军小分队里有人用中文喊话,说他们没子弹了,要堂堂正正地打就来拼刺刀。

战士们听后都笑了,谁管那么多,把这群鬼子收拾了才是正经事。

然而,樊队长下了一道命令,把子弹退了,就要跟他们拼刺刀,打得这群鬼子心服口服。

樊队长的那股侠客情绪上来了,大家也来了劲,把子弹退了出来,与日军展开了拼刺。

如果是其他的队伍,可能不敢这么做,但樊队长有信心,因为他的部队每天都在练,技术很好。

不出他所料,日军没能占上风,再加上他们的人数比日军多,很快就把对方打了个落花流水,刺伤了十几名日军。

对方见情况不妙,跑去找救兵,如果那群援兵再来晚一点,恐怕整个小分队都要搭进去。

这一战让樊队长又出了名,不过,回去之后,因为他搞得这些名堂挨了处分,留党察看。

那时,有人向聂帅提了建议,说樊金堂这个人做事不仔细,老爱冒险,不应该让他来当这个大队长。

结果聂帅驳回了这条建议,他认为这件事没有必要上升到这个地步。

在延安学习结束后,他因为优异的表现,被任命为后勤部长。

日本投降后,他按组织要求去了东北,后勤部队迅速有了一个军的规模,但他依旧当的是后勤部部长。

有一次,他带队行军,碰上一个老人蹲在地上抽烟。

他也走过去蹲下,找老人家借了个火,顺便问一下最近生活怎么样。

老人家是放羊的,一问起这件事,他就哭了起来,说打仗生意不好做。

他扭头就叫通信员拿了一捆票子,放到老人身边,让他好好改善一番。

同样也是这条路上,他们碰上了一个庙会,结果大家听闻樊金堂来了,全都跑去看他了。

后来,他跟庙会卖饭的说,只要是来看他的,饭都由他来管,包结账。

回老家的时候,他还给自己的老战友送了好几把枪,更不用说送的其他东西。

那个时候的人观点跟现在不一样,首长得知这件事后,没有惩罚他,只骂了一句:“这个樊金堂,胡闹!”

像这种违纪的事,樊部长自己都数不过来,大家听后也一笑而过。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一场“三反”运动,樊部长逃不过这一劫,很快就被开除、批评、下放。

后来人放出来了,经组织安排,他担任了太原的城建局副局长,工作作风确实改了,但他那股侠客劲一点也没变。

回到老家定襄,大家都记得这里曾出过一个抗日英雄樊金堂,把村里堵得水泄不通。

到了晚年,他还是喜欢喝酒,喜欢跟人下棋,有的时候蹲在马路边看别人下棋。

他老伴给他带了15条烟,本以为他能在老家待3个月,结果1个月就回来了。

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自己把15条烟拿出来全散给大家了,烟抽完了,他就回家了。

2002年1月14日,樊金堂同志在老家定襄去世,他的追悼会上有几千人送行。

大家说,他是李向阳式的抗日英雄,有勇有谋,他的传奇故事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7 阅读:1848
评论列表

十柒历史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