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衔将军程子华逝世30年后,程海燕回忆:吕正操伯伯总是会来看我

静心的历史 2023-09-26 09:04:00
前言

1955年中央进行军衔授衔仪式,对于程子华,中央原先是准备授予他大将军衔的,但最后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让程子华与该军衔擦肩而过。

1991年3月20日,无衔将军程子华逝世,30年后,程海燕也就自己的父亲开展出一段回忆,这段回忆里有董存瑞、吕正操、邓小平、李富春等人。

程子华树立起董存瑞的英雄形象

1905年,程子华出生于山西解县的一个苏姓人家,后来由于程子华的姨姨家没有孩子,程子华的长辈便把程子华过继给了他们,为此也由原来的苏姓改成了后来的程姓。

7岁时,程子华开始在私塾读书,12岁时,程子华进入模范国立小学,小学毕业后,姨妈家表示现在家里的经济情况很紧张,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供他读书了,小小年纪的程子华已经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自作主张,考上了官费的运城三高小。

1922年,程子华考入山西太原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他的革命生涯,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1945年9月,全国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程子华也因此收到新的任命消息,他将担任东北局委员,一个月后,又被任命为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的书记。

1946年至1947两年的时间里,程子华领导冀察热辽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多次进攻,武装力量和根据地建设都有了很大发展。

而在这场战役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后来被大家熟知的人和事,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该人的英雄事迹却是由程子华树立起来的,这其中究竟发生何事呢?

1947年,我军曾想拔除隆化,但是由于隆化具有独有地形,导致我军始终没有啃下这一块硬骨头,可是,攻克隆化不仅可以扩大解放区,而且还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为此,部队还是打算继续攻克一次。

战争开打前,程子华和11纵队的司令员贺禁年带着一帮人提前去勘察了地形,了解完现场情况后,他们决定结合步炮协同,并将主要进攻点锁定在苔山的北侧。

战斗拉开帷幕,炮火直接打向了苔山的碉堡,火力直发下,军队占据了制高点,趁热打铁,炮火没有停,他们将目标转移到县城,很快,县城也因此被拿下,但是现在仍然有一部分敌人坚守在隆化中学内部。

中学内部有外壕和碉堡,而此刻的敌人依托碉堡群和坚固核心工事,凭借交叉火力压制住了我军,这就造成了我军伤亡惨重,看着自己的战友们死的死,伤的伤,程子华有些坐不住了,他必须想办法缓解当下的局面。

就在这时,一位班长用胳膊夹起炸药包朝着碉堡冲去,由于碉堡太高,所以班长一手拖起炸药包顶在碉堡的底部,一手拉动引爆线,碉堡被炸掉了,班长也牺牲了。

这位舍身炸碉堡的班长便是我们经常在书本里看到的董存瑞。

战争结束后,程子华亲自用残手写了《董存瑞永同志垂不朽》一文,并刊登在《群众日报》的头版上,为此,董存瑞这个英雄形象便走进人们心中。

1978年,程子华出任民政部部长,到地方调查的时候,听说了董存瑞的一些家事,随后亲自过问了解了他的真实情况,并推荐董存瑞的妹妹去民政部工作。

严厉又细心的父亲程子华

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不久,已经58岁的程子华却迎来了新生命,那是一个长相漂亮性格活泼的小女孩,她叫程海燕,也许是老年得子,也许是家里已经太久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程子华对自己的这个女儿非常上心。

每次夜里程子华听到小海燕哭泣后,立马起身抱着她哄着,小小的娃儿躺在爸爸厚实的胸膛里,果然一会儿就不哭了。

程子华的战友们大多数跟他的年纪相仿,家里的孩子早就成年了,甚至有些干部已经当起了爷爷,大院里突然多了个小娃娃,大家自然喜欢的紧。李富春(国家计委主任)经常会带着营养品来家里看小海燕,吕正操伯伯也经常去去她家看她,有的时候也会给她带些小玩意儿过去,小海燕性格好,也不认生,每次见到这些叔叔伯伯们都是一脸笑呵呵的。

程子华在工作的时候,也喜欢带着小海燕一起,有一次邓小平、贺龙等人来西南三线进行视察工作,程子华便抱着程海燕去见了他们,那时候的程海燕只有3岁,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有多么伟大,她知道眼前的这几位伯伯很慈爱。

程子华虽然是在战场上驰骋的将军,但是他也是个心思细腻的父亲,得知小海燕喜欢吃烤地瓜,每次在街上遇到地瓜摊的时候,程子华都会停下脚步给孩子挑几个烤地瓜回去。

当程海燕感冒发烧时,程子华便会怜爱地对她说:“你过来,让我试试……”,随后程子华轻轻把他的额头抵在小海燕的额头上为他试温度。

程子华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属于“严松结合”。由于房子搬迁的缘故,程海燕要从原先的育英学校转到离家较近的四中读书,虽然说的是转校,但程海燕也必须先接受学校的考验,只有考试全部合格后,她才可以顺利入学。

这件事情对于程海燕来说,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因为她从小到大就没有为学习发愁过,这大概就是优等生独有的底气吧,以自己的成绩去四中,简直就是“洒洒水”啦,为此,程海燕也对四中的入学考试有了抵触心理。

自己的女儿自己了解,当程子华注意到程海燕的情绪后和态度后说:“你以为你是谁啊?考不好你就去不了四中,不自食其力,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

后来程海燕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四中,而父亲对她说的那一番话,也成了程海燕的座右铭。

上学期间有寒暑假,为了拓宽程海燕的眼界,也想让她了解国家的真实国情,所以程子华每次进行考察工作的时候,就会带着程海燕一块去。程子华也发现,父亲每走到一个地方,当地都有很多老朋友想见他,而程子华也是用满怀的热情接待大家,程海燕陪程子华视察工作这件事情,也一直持续到他晚年。

90年代,程海燕因为工作的缘故出国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里,她深深思念着远在大洋彼岸的父亲,每次打电话都要聊上很久,说说这,聊聊那,程海燕也耐心一一回答了父亲的提问。

1990年,程海燕第一次回家探亲,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孩子了,程子华高兴不已,他让厨房给程海燕准备上她爱吃的菜,程海燕在国外期间,程子华最担心的也是她的吃饭问题。

看着程海燕消瘦的样子,程子华心里不由蔓延出一股酸楚:“你看看你这瘦的,实在不行回来吧,别去了。”虽然程子华想挽留,但程海燕还是要有自己的路走,这些苦她得吃啊,而且儿孙自有儿孙福嘛。

在北京期间,程子华还专门带着程海燕去北海看灯会,那时候的程子华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将军,他现在只是一个需要女儿陪伴的老人而已,程海燕推着程子华的轮椅,程子华抓着程海燕的手。

此时的程海燕还不知道,这是她与父亲最后的温馨时光了。

程海燕再一次回国是在一年后,回国后,她没有听到父亲絮絮叨叨地嘱咐,也没有握住父亲有力宽厚的大手,唯一见到的,只是父亲安详的遗容……

仪式完毕,礼兵们抬着程子华的灵柩静静走出礼堂,被眼泪沾满眼眶的程海燕似乎在模糊中又看到了父亲伟岸的背影……

0 阅读:0

静心的历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静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