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饮酒十大雅事

拍案惊奇冯梦虫 2024-03-17 19:30:59
前言

饮酒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事情,我国的酒文化也是源远流长,《诗》曰,既立之监,复佐之史。

历朝历代也都有各自饮酒助兴的方法,汉代刘章用军法行酒,唐人饮酒时则设默录事。明朝人饮酒,设令官,又设一人为监令。

而且古人对酒的雅称也很多,如狂药、欢伯、杜康、般若汤、白堕、流霞、琼浆、茅柴、曲蘖、壶觞、扫愁帚等等,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闲情雅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今天为大家列举古代饮酒十大雅事。

1、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王羲之与亲朋好友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2、飞花令

“飞花令”是口头文字类酒令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它发端甚早,春秋时代的“当筵歌诗”、“投壶赋诗”、“即席作歌”,己开后代此令的先河。“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属雅令,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 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开堪折直须折。乙则接“落花时节又逢君”,丙接“月照花林皆似霰”,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接着可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出门俱是看花人”、“深巷明朝卖杏花”。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3、顶真续麻

顶真续麻是酒令雅令的一种,顶真和续麻是两种形式。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要求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而续麻,就是“接续麻韵”的意思,顶真的变化方式,只需要上句的结尾和下句的开头字词韵脚相同即可。因为古代汉语音韵中“麻韵”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所以用麻韵替代韵脚,简称“续麻”。顶真修辞方式起源非常古老,如《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在《醒世姻缘传》中则有描写“续麻”酒令,狄希陈提议玩“顶真续麻”,每人说一句话,下一个人用他最后一个字开头,接着说,如此循环,说不上罚酒。先从相于廷开始,他说的是“两好合一好。”狄希陈接道:“好教贤圣打。”相于廷接道:“打翁骂婆。”

4、隐语

隐语,即猜谜语,同样为传统酒令雅令之一,在明代酒筵上比较流行。诸如《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八回狄希陈出了一个“鸡屁股拴线”,打常用的两个字,相于廷一下子就猜出来是“扯淡(蛋)”。

5、碧筒饮

所谓“碧筒饮”,简单说来,就是摘下新鲜荷叶,然后用荷叶盛着美酒,再刺穿荷叶与茎连接的荷心,以荷叶为“壶”,荷茎为“管”,饮用美酒。这种饮酒方法,不仅有野趣,酒的口感清凉,还带着荷叶的清香,十分美妙。

6、叶子酒牌

酒令牌在牌、签上有称为酒约的文字,抽到的酒客须依所写,让符合者以规定方式行酒,可以理解为抓阄游戏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被认为是最早的牌类游戏。叶子酒牌虽然叫叶子,但却是画在纸上的,往往十分精美。部分酒令牌上有花色数,可兼作游戏牌来打牌,例如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一些酒令牌上会有配合插图的题铭,寓有深意,在文学、绘画上颇具价值。

7、投壶

投壶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8、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古代,很多人喜欢在外面饮酒。如果回家喝醉了,就要进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仪式。这就是要在家门口走三圈,表明自己喝酒已经“过分”,不能再进家门,否则会让家里遭受不幸。

9、四礼

古人饮酒,就仪礼而言,约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

就是先作出“拜”的操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以祭谢大地生养之德;

然后尝尝酒味,啧啧称美;最后仰杯而尽。“卒爵”,也就是“干杯”,这是古人的礼。

10、三杯为度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礼记《玉藻》中说,君子饮酒,饮了一杯,表情肃穆恭敬;饮了两杯,显得温雅有礼;饮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进退。这是筵席上礼节的分寸。

由此可见,古人之礼仪周全,现代人无法比拟。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