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当他穿着农家的衣服,背着包袱进入学校时,许多孩子都嘲笑他。教员让他写了几个字觉得他能跟上,才允许他插班。 在东山学堂,他认识了萧瑜、萧三兄弟两个,并交了朋友。 一天,毛泽东看见萧三手里有本书。就问:你那是什么书? ——《世界英雄豪杰传》。 ——借我看看。 过了几天,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还书给萧三说: ——对不住,我把书弄脏了! 萧三打开一看,书里画了许多圈点,圈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传记。 毛泽东说:“中国也要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 1912年,毛泽东考取湖南省立一中,来到才是,初步打开了眼界。 他来到省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他在这里非常专心地用功读书,什么书都找来读。 1914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湖南师范一是免学费,二是聚集了湖南最好的老师。 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了杨昌济、黎锦熙、徐特立、袁吉六等老师。 杨昌济先生很欣赏毛泽东、蔡和森、萧瑜几个学生。 杨先生说:“没有哲学思想的人便是很庸俗。” 他给学生讲中国及西洋的哲学,讲青年的前途,人们应有人生观、世界观。 虽然杨先生的哲学是唯心论,但对毛泽东影响很大。 为此,毛泽东写了一篇文章《心之力》受到杨先生的大力称赞。 1917年暑假,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的毛泽东和萧瑜都不打算回家。 他们突发奇想,要去游学,身上一文钱不带,去作长途旅行,以此来考验自己的生存能力。 他们说走就走,各自带把旧雨伞和一个小包袱。 包袱中包着可供换洗的衣裳、笔记簿、毛笔和墨盒。 一路游学不容易,他们像是送字先生似的,书写若干副对联,分别送给那些商店的店主,这是知识分子的“乞讨”方式。 他们在每一副对联的顶端写上店铺名字,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写字,他们解决了吃住问题,一个月游历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四县,行程几百里。 这次游历人毛泽东实际考察了中国农村和社会,增长了很多实践经验。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当他穿着农家的衣服,背着包
忆霜看历史
2023-04-20 23:20:09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