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听见有人说,活人叫地理死人才能叫风水........我快要忍不住反驳了,遇

雪柳说历史 2023-09-22 14:57:41

今天又听见有人说,活人叫地理死人才能叫风水........

我快要忍不住反驳了,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时候我都会给对方一个面子。

这种说法就像讲端午安康的告诉讲端午快乐的“你这是不对的(内心多少又有点,你好没文化的错觉)”。

我不是传播封建迷信,只是就事论事的打出以下字:

风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追求与自然的协调共处,相济互补而不是征服。

觉得“风水只能用于死人”的观点,我搜了下,都是拿郭璞的《葬书》作为论据。

有没有一种可能,郭的《葬书》成书于两晋,但早在《诗经》中就有了关于依风水选址建城的记载:

“笃公刘,既序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度其险原,彻田为根。度其夕阳,幽居允荒。”

上文是给活人的对吧。

若觉得此记载过于模糊,周先祖公刘讲的可能是地理而不是风水,那诗经还有一段:

“考卜维天,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若果这段依旧模式,再加一段《尚书》中明确说明: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语。周公拜 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配,休!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

这段说的很明白,成书于唐的《青囊序》对这一段也有解读“是以圣人卜河洛,缠涧二水交地嵩。相其阴阳观流泉,卜也人年宅都宫。”

意译:

成王在丰京令召公、周公选址筑洛邑,两人为选王城与周城城址实地相宅。

第一步:召公作初步地理堪舆。

第二步:周公到现场依当时风水原则进行占卜。先卜黄河以北黎水之上(今河南浚县东北),结果不吉,又卜涧水东遮水以西,结果城址选择在河、洛之间为大吉。再卜接水以东,也吉。即遣使将所卜结果、地图等一同呈报成王。

你看,地理与风水是不是并重?不是给死人的吧 ........

这样的例子很多,不一一例举了。

清代,刘公中在《堪舆辟谬真传》中对前代及国朝风水发展做了总结:

1.“堪典书引三代古墓为相地之证者颇多……壬寅岁至会稽登禹穴,见山川秀聚,始知相地发源三代,其 言不甚无稽。然三代盛时载籍所传,除《周礼》墓大夫之职及《诗》涉嗽观泉之文外,此“无所传者何我 盖古人深明 相地,意在避水泉缕蚁之育,一初无祸福之说,参于其间。相地不涉祸福,则相地亦人子镇终常事、何足为怪。”

这一段表明,最初人们选择居住区、城址的原则与办法,基本上也用来选择墓地,从一开始就不是分开的。

2.“事既不怪所以言者寡而不流于术数。《汉书·艺文志》列有宫宅、地形之书。相当时已有以鸣者。厥后魏管格相毋邱俭之墓,晋肉侃葬牛眠之鸡,其术渐盛矣。后世传书以郭璞《葬书》为最古,其书虽杂言祸福,尚守先民规矩以形势为准、不诡于正。至唐邱延瀚分罗经方位增位为位。杨巧松辈演其绪,形势、理气之说即从此,并道分驰,其后术精者隐相传授,不肯笔之于书。传书而术精者,反觉寥寥。历宋、元、 明、清,著书愈多,其术愈荀。俗师不得其门,更遁为种种邓说,以惑世诬民……”

这段概述总结唐代相地所用工具有一次大的改革(风水罗盘从12方位增至24),可到了宋、元、明、清风水著作越来越多,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成为风水师,惑世诬民者众(像极了当代的神棍风水师们硬要讲“风水”只能用于死人)。

我装作没听见或者岔开话题是因为我觉得没必要与人争执,尤其是公共场合且有旁的同行者时,若有人自傲式的说出神论恰我觉得这个神论过于神棍[挖鼻]我一旦反驳会让人觉得提出者很无知........甚至开始质疑提出者的专业性,我一定会选择沉默(若对方仅仅是分享,不是爹味教学,我甚至会装作萌新表现出浓郁的求知欲配合)但若提出者见我不语硬要来杆,那........不好意思了。

#黄山[超话]##游学徽州#

0 阅读:11
雪柳说历史

雪柳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