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华人酋长:拥有私人武装,曾领兵救回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

杨主任精选 2024-01-01 21:37:02

2001年11月,3名驻尼日利亚的中国大使这天打算出门吃饭,刚刚走出大使馆就被一伙劫匪盯上了。这伙人悄悄跟在大使们身后,在一个拐弯时猛得窜出,掏出机枪劫持了3名大使,迅速跳上车疾驰而去。

大使馆得到消息之后乱作一团,尼日利亚的很多民众都持有枪支,更不用说劫匪。这伙人穷凶极恶,个个都是亡命之徒,就连警察都只能束手无策。正当大家都以为人质必死无疑时,一位尼日利亚居民大喊:快去找胡介国!

警察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为什么要找胡介国?他有能力将人从匪徒手中救出吗?

奋不顾身解救大使馆成员

胡介国是非洲首位华人酋长,事发之前刚刚由时任尼日利亚大酋长的埃米尔正式任命。

新世纪的非洲酋长虽然没有了对当地人的生杀予夺权,但是酋长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而胡介国被任命酋长之后,政府为他配备了一直百人武装队,武装队的成员是由胡介国亲自到警察局挑选的精干。

收到消息的胡介国立马命令队伍集合,拿上武器,开上车,出了门。胡介国命人将油门踩到底,全力追击劫匪。根据目击者的指引,他们一行人很快看到了目标车辆。

胡介国先让人冲对方喊话,希望对方可以将人放下,自己保证不追究责任。但是那伙劫匪丝毫不将来人放在眼里,听到喊话之后竟然冲胡介国他们开枪,幸好子弹没有打穿玻璃。

看到这种情况,胡介国的武装队也不再客气,一边射击一边朝对方喊话,另外紧跟对方的车辆死咬不放。劫匪没有料到这些人竟然不要命似的追击,匆匆将人放下车逃走了。

救出人质之后,胡介国紧绷的精神才稍稍放松。一旁的队长将胡介国上下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中枪才放下了心,他问胡介国:“幸好没有中弹,刚刚追那么紧你不害怕吗?”

胡介国这才意识到自己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之前脑子里一直想着要把中国同胞安全营救出来,根本没有担心自己。

然而解救大使馆成员并不是胡介国的唯一贡献。之后他接连帮助中尼达成多项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更快立足,甚至成为中尼友好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他对尼日利亚的贡献更是十分巨大。

胡介国所在的拉各斯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是西非第一大城市,这里紧邻海洋,又有河流汇入大海,交通非常便利,是尼日利亚第一大港,也是全国的工业中心。

但是这里贫富差距显著,富人区的建筑金碧辉煌,公共设施齐备,但是穷人区却是垃圾遍地,房屋破败。一墙之隔往往是天差地别。

贫民区的大部分孩子都上不起学,要么是在家帮父母做家务,要么就在街上游手好闲,有的还养成了偷东西的坏毛病。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由于没有文化,只能做一些基础的体力活,有的因为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走上邪路,成为恐怖分子。

深知教育是“立国之本”的胡介国呼吁政府修建学校。但是尼日利亚政府资金匮乏,承担不起修建学校的费用。胡介国便打算自己投资建一所学校。

其实兴建学校的想法也掺杂了胡介国的一些“私心”。

出资建设四所学校

胡介国祖籍是上海,早年在国内做过英语老师,来到非洲尼日利亚之后,对于当地的孩子不能受教育感到十分痛心。

再加上那个年代,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非洲各国对于中国的认同感很低,胡介国立志要将中华文化传播到非洲大地,让非洲人民听到中国的声音,所以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他多次开展中国商品展销会,向尼日利亚的居民介绍中国产品、中国饮食等文化。

但是这种效率很低,而且并不能让尼日利亚的人民真正认识中国,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教育。

当他来到拉各斯的一所学校,眼前的景象刺痛了胡介国的心。

所谓的“学校”就是几块木头和一片破布围成的像蒙古包一样的东西。这里没有窗户,只有一扇低矮的门可供换气,教室里没有桌椅,也没有灯光。

孩子们只能从自己家里搬着小小的板凳,将书放在腿上学习,地面是坑坑洼洼的土地,遇到下雨天教室里便是一片泥泞,而好一点的天气就会使教室的温度直线上升,达到40多度。

回去之后的胡介国更加坚定了修建学校的决心。既然政府不出资,那自己就想方设法找别的渠道筹集资金。

于是胡介国很快以公司的名义向银行融资了2亿多人民币,为拉各斯的贫民区建立了4所学校。这些学校红砖白瓦,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板凳、黑板风扇一应俱全。

刚刚建成就获得了拉各斯各界的瞩目,尼日利亚总统亲自参与了学校的剪彩仪式。这四所学校解决了一万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当地的孩子们终于有地方可以安静学习。

这件事之后,胡介国得到了拉各斯人民的热烈拥护,很多学生都表示长大之后要到胡介国的公司工作,称他为永远的“uba”(尼日利亚语,意为老爹)。

也是因为这件事,胡介国被推举为首位非洲华人终身制酋长。由于胡介国在尼日利亚人民中呼声很高,尼日利亚总统选举有时候也要“沾他的光”,所以破例将胡介国聘为尼日利亚总统顾问。

虽然胡介国在尼日利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实际上,当初他去非洲时是很不情愿的。

明大义,前往拉各斯

胡介国原本是上海市的一名英语老师,父亲是个商人。早年间胡父到香港经商,但是香港竞争激烈,生意每每亏损,使得胡父决定转移“战场”。

考虑到非洲虽然发展落后,但是相对应的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力,应该比较好起步,所以胡父就到了尼日利亚做生意。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在尼日利亚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胡父很快就攒到了一笔钱,并且凭借诚信经营,胡父甚至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侨领。

生意虽然做起来了,但是胡父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为了不使自己的生意后继无人,他决定将胡介国接到非洲。

胡介国当时的工作十分顺利,又是在繁华的上海,所以就一口回绝了这个提议。在他的印象中,非洲就像个大熔炉,天气炎热干燥不说,各种流行病和传染病还经常肆虐,去了之后搞不好自己的小命就丢了。所以他表示坚决不去。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各国对于我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锁,除俄国之外,几乎没有国家与我国建交。而1955年的万隆会议之后,中国同非洲1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才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外交封锁。

到了70年代,我国已经同几十个非洲国家建交,我国除了对非洲国家进行无偿的经济援助之外,还鼓励国人走出去,到非洲做生意,也允许华侨将子女接出去继承事业。

得知胡介国拒绝的消息之后,他所在的学校校长找到胡介国谈话,他表示虽然不想失去这么一位优秀的教师,但是也支持胡介国到非洲发展。

与校长谈完话之后,胡介国原本坚定的想法有了动摇。但是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踏上非洲大陆的,是与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冯于九的对话。

冯于九和胡介国的父亲在非洲相识,他借着回国述职的机会到上海看望胡介国,并且再次转达了胡父的想法,邀请他到非洲发展。

冯于九向胡介国解释了非洲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落后,非洲的商业也在慢慢发展,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看着胡介国似乎不为所动,冯于九语重心长地说:“在尼日利亚的华侨领袖,不能没有接班人。”

就这样怀揣着父亲的期待,和报效祖国的热忱,胡介国终于下定决心,要在尼日利亚这个非洲国家献出自己的青春。

白手起家,共同发展

到达尼日利亚之后,胡介国并没有选择继承父亲的纺织事业,而是打算白手起家,做个“富一代”。

他看到拉各斯虽然人口众多,商业贸易也比较繁荣,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政客都在此驻足。

但是拉各斯并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店,这让胡介国发现了商机。于是他跟父亲商量,要求去加拿大学习酒店管理,父亲看到胡介国踌躇满志,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学成之后的胡介国来到拉各斯唯一一家星级酒店担任了经理助理,从最底层的事情做起,胡介国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历,一步步成为了酒店的股东,赚到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之后他决定建造自己的酒店,从施工材料到外观设计,胡介国全程参与,最终他花费800万美元,建成了拉各斯最大、最顶级的金门大酒店。

金门酒店建成之后,成为了非洲最豪华的酒店之一,很多政客和商人到达拉各斯之后都会选择在金门酒店下榻。如今金门大酒店已经成为尼日利亚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而胡介国也凭着自己对于拉各斯和尼日利亚的贡献,成为了中非商会的副会长。

从上任之后,胡介国便极力促成中国公司与尼日利亚的合作,在他的帮助下,很多中国的中小企业成功落地尼日利亚。

2006年,胡介国帮助中国企业拿到了尼日利亚的铁路修建订单,这个订单价格高达83亿元,是当时中国在非洲承建的最大项目,胡介国作为尼日利亚的“侨领”,当之无愧!

结语

虽然近几年国际形势变化加剧,但是仍然有数不清的华侨企业家在国外发光发热。

他们代表的是中国友好,中国态度,和中国实力!

中国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在为共同发展积极作为!而这种合作共赢的中国精神,也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着力量!

0 阅读:14

杨主任精选

简介: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绿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