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没有卫生间,宫女太监怎么解决个人卫生?原来这么讲究!

辛辛故事汇 2024-02-25 04:36:24
紫禁城没有卫生间,主子奴才都怎么样解决?

紫禁城中隐秘多,皇家气派显威严。便盆伺候需恭敬,宫女太监谨慎言。香木屑中藏讲究,炭灰覆盖异味散。饥饿换得清新在,紫禁城内卫生战。

01

紫禁城,皇家的禁地,每个角落都是皇家气派,连“方便”都透着讲究。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太后,到那些忙里忙外的宫女太监,他们解决这“人生大事”的法子,跟咱们就是不一样。

皇帝、太后想方便了,就喊一声“传官房”。外面的太监得赶紧头顶着便盆,一路小跑就过来了。那些便盆,有陶瓷的、有檀香木的,上面刻着壁虎、螭虎,还嵌着宝石。

慈禧太后的便盆做工讲究,上面趴着只大壁虎,俩红宝石眼睛瞪得溜圆,好像随时都能从那便盆里蹦出来似的。

紫禁城里,便盆不叫便盆。皇帝、太后、嫔妃们都不这么叫,他们管这叫“官房”。要用的时候,就吩咐太监:“传官房。”外头候着的太监听了,就得赶紧把便盆顶头上,送进更衣室里。

宫里没茅房,炭灰得存着。大便用盆子,炭灰得盖上;小便也用盆,倒进那恭桶里。小太监每天得刷干净,宫里冬夏都不能有臭味。

里头铺着香木屑、炭灰,每次用过,有专门的太监给它拾掇得干干净净,再换上新的香木屑,确保连个异味儿都没有。百姓家的便盆,日子一久,难免结了层黄黄的尿垢,可宫里的,尤其是太后老佛爷用的,哪儿能出现这种情况呢?

紫禁城里,宫女太监们解决方便问题,宫女太监们的方全用的便盆就简单多了,靠的也就是便盆,跟太后奢侈精美的官房比起来,他们的可就普通寻常多了。这皇城里头,别指望找着什么厕所,便盆就是这儿的规矩。那些个嫔妃以上的人物,或许还能有个“官房”的叫法,可宫女太监们,直接就叫便盆,没那么多讲究。

但他们对待个人卫生却是出奇地讲究。为了身上不带味儿,他们可是什么招儿都使出来了:不敢吃饱、不敢多喝水、还得勤换衣服。大夏天的,西瓜摆在面前,他们也就只能咽咽口水,生怕吃多了得频繁跑厕所。这紫禁城里的人,就连方便都这么有讲究。

02

故宫里的水井特多,有七十来口。可别以为那是给宫里人喝水用的,那水,他们可不敢喝。那时候,宫里人喝的水都是从玉泉山上拉来的。

为什么不喝井水呢?进水不干净,里头有人的尸首,还有死猫死老鼠,都泡在里头,那水早就脏了。

不过水井也不是一点用没有,它最大的用处就是给紫禁城救火用的。哪个地方要是失火了,就能直接从井里打水去灭火。

进水另有个用处,就是搞卫生、洗瓜果菜蔬,还有洗澡。那些宫女太监,都是给皇帝嫔妃们当差的,身上有异味哪成啊。说实话,那年头,最讲究卫生的就是这群宫女太监了。

这群宫女太监洗澡可没那些有头有脸的大太监、皇帝太后们那么勤快。她们一天得干上十几个小时的活儿,累得够呛,觉都睡不足。而那些有地位的太监宫女呢,一天可能要洗上好几回。

《宫女谈往录》里写,姑姑所有的事儿,都是我们伺候的,洗脸、梳头、洗脚、洗身子,一天得用上十几桶热水。

03

不能经常洗澡,又得避免身上有异味,怎么办呢?他们的法子就是,要么别吃饱,要么勤换衣服。

宫女太监,伺候皇帝太后时,都不敢敞开肚皮吃饭,你说奇怪不奇怪?他们可是侍候着那年头最尊贵的主儿,却常常饿肚子。

谁能想得到,在皇宫里当差,五六年了,饱饭都没吃过几顿。想想看,那时候我们才十二三岁呀——《宫女谈往录》。

为什么不敢吃饱呢?就是怕吃太饱老得往茅房跑。人一排泄,身上难免带点味儿,宫女太监都怕在伺候皇帝太后的时候,突然内急。

他们既不敢多吃,也不敢多喝水。大夏天的,宫里赏的西瓜都不敢碰,因为那玩意儿水分太多,吃了就要解手。

那些带腥味的食物,他们碰都不敢碰,只能吃些清汤寡水的东西。想吃大鱼大肉?根本上不可能,这群宫女太监基本上就是吃素的命。当然,那些地位高点的宫女太监就另说了,他们常能洗个澡,自然就不用那么顾忌。

《宫女谈往录》里说:给老太后当差,从头到脚,一根头发丝儿都不能乱,得干净、整洁、利落。身上不能有一点儿异味,更别提脏味了。就说吃鱼这事儿吧,我们都多少年没尝过了,就怕身上沾上腥味。要是在上头当差的时候,身上突然冒出个脏味来,那叫“大不敬”。丢了差事是轻的,说不定还得连累姑姑和掌事儿的。

04

宫女太监们,吃得简单,穿得也简单。大红大绿的衣服?别想了,化妆描眉也是禁止的。就要你那种原生态的气质,所以宫女们的衣服主要是绿色跟褐色。

宫里时不时会赏她们几件衣服,所以穿是不愁的。那身上不能有异味怎么办呢?勤换衣服呗。洗澡是不行了,但至少衣服得干净。

他们虽然不能泡澡,但也会用布擦擦身子,保持清洁。比如去见太后嫔妃前,都会先擦一遍,免得身上有味道。

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卫生问题还是很在意的,就像有洁癖一样。其实他们这么爱干净,不就是为了不让味道呛到皇帝太后们吗?

0 阅读:553

辛辛故事汇

简介:读点小故事 探索古今中外 分享生活的每一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