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买卖一只个股的盈利复盘

小北读财报 2024-05-19 17:59:12

当时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主要是因为在它身上我找到了一直在寻找的“确定性”,“看三年做一年”。如果它在三年内业绩是可以的,那么它可以支撑我一年时间的买卖。

选择卖出,是因为买入后对它的分析越来越多,“不确定”的感觉越来越大。

纵使我可以做一年,但是它不是我想要的一直持股不卖出的股票,那就“投机”一把卖出吧。

持股36天,盈利13.87%。

这次买卖赚到了买咖啡的钱,主要原因是运气好,而不是我的水平有多高。如果它股价一直下跌,我也赚不到钱。

在市场给了赚钱机会这个背景下,当时决定买卖它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第一,关于认知。

相比于对其他公司的了解,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我认为自己对这家公司的了解,可以支撑我的买卖。

这些了解包括但不限于:

它的买入价格是否到了我预期的价格低位;

这家公司未来2—3年内业绩增长的确定性;

这家公司目前的行业地位,以及它的竞争优势。

第二,关于买卖价格。

我的买入价格可以更低,但是受到了别人的干扰,噪音让我有些烦躁,便买入了。这次吸取的教训是:

投资是自己的独立决策,其他的任何人的建议都可以不听;

如果你需要听别人的建议才能决定是否买入,如果你盈利的概率,是建立在别人的建议之上,那么,这只股票不买也罢。同样,卖出也是同样的道理。

你可以去跟行业里的人交流,可以去听其他人对这家公司的见解,从而增加你对公司的了解。但是关于何时买、何时卖,一定是你自己做出的独立决策。

第三,不贪婪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我的预期一直都在10%~15%之间。

那些十年十倍年化25%等等,有人能做到但是跟我没关系。知足常乐,见好就收。

在持股的过程中,当收益到了10%以后,曾有过动摇,犹豫是否等到浮盈20%以后再卖出。

那个时候我好像看到自己动了贪心,我想要的太多了;钱是为我所用的,而不是为我所有的,可是我动了想要“拥有”钱的想法。就是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

所谓的“赚认知里的钱”,

其实也是在讲,我只能赚我的认知、能带来的15%以下的收益;

哪怕这只股票以后价格翻倍,那也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超过15%的收益不在我的认知范围上,我的认知匹配不上它。

所以,承认自己也就这几把刷子,不要有超过自己能力的欲望,这大概也是“安贫乐道”吧。

正如去年在2800点买基金时提到的:

说实话我不在乎2800点是不是底部,我从没指望自己会买在最低点,就像我从不指望有一天我卖出基金的时候,会卖在最高点。

买卖股票也是同样的做法。

我从没指望我可以卖在最高点,因为我只能赚我预期和认知里的钱。

最后再说一点,大家不必来问这是哪家公司的股票,因为没必要。

很多人关注小北读财报,是奔着股票代码来的,是奔着学技巧来的。

但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财务分析的东西,这个号写了8年,该讲的基本都讲过了;但是如何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是每个人自己的命题。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这件事只能靠自己。

粉丝在选择博主,与此同时,我也在筛选粉丝,只跟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有机会大家一起赚钱,这样最省心,也能走得更远。

对我来说,住什么样的房子、穿什么样的衣服、背什么样的包,都是可以不必关心的;甚至对我来说,我自己的身体也是身外之物,只能使用,不能拥有。

甚至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我所有,包括账户里的钱也是如此,至于粉丝量呀、别人对我的评价以及假意的客套等等,都是可有可无的。

所以,有一天能够像巴菲特那样“做自己”,可能是我持续一生的追求;即便实现不了,我也会一直在路上。

0 阅读:174

小北读财报

简介:小北读财报,带你找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