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安全性,取决于它的基本属性:社会煽动性。
在座的没人会否认,现在,一些以个人信息(兴趣、身份等)为推荐算法的社交平台,对你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几乎了如指掌,算法往往能非常精准地把你心里那团火煽起来,让你欲罢不能——忍不住要看、忍不住想说、忍不住想转,然后你的一切反馈都会更加深算法对你的了解和掌控。
这种平台模式和算法能力,对一部分人的心智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我们常谈的茧房、回音壁、内卷....都是关于这个问题,它让一个人越来越极端和偏狭,抗拒任何超出自己认知舒适区的观点。
进一步说,它能导致社会的不同群体产生拉扯、对立、仇恨。这就是社会煽动性。
拿美国2016大选来说,有多种证据指向俄罗斯利用社交媒体散布谣言和阴谋论,影响美国大选。这种行动一直存在,包括俄乌战争,和2020、2024的美国选举,信息战愈演愈烈,越来越隐蔽。在我的阅读号 已经有不少深度调查报道,挖过这方面的情况。
怎么办?把社交平台一律禁止显然不是办法,但是你可以发现,问题的最核心,其实就在平台的算法和运营。通过对算法的调整、运营活动“带节奏”,是可以有效调动、放大、操纵某些民意的。那么核心算法和运营所依赖的数据,掌握在谁手里?平台的运营方或者拥有者手里。
这时候,平台属于谁,就很重要了。
设想,如果twitter、facebook是属于俄罗斯的,归普京管,美国社会会怎么样?
这些社交平台,如果在一个民主和法治国家里,就很难被政府掌控,比如:苹果可以拒绝美国政府要求解锁用户的手机,因为这在美国是违法的,政府也得守法,而美国政府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超越法律让企业唯命是从。但我敢说,普京绝对可以解锁任何一个俄罗斯人的手机。
当然,美国也不是理想国,所以川普和MAGA教还会利用这些平台那么猖狂作乱。如果世界最大的社交平台都在欧洲,情况又会不一样了。
所以,虽然社交媒体的社会煽动性很可怕,但只要能管辖到它的国家(无论是母国还是运营所在国)的民主和法治状况良好,害处就小很多,相对就让人可以放心。
为了理解这一点,再比如说:如果一个飞机制造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质检制度失效,你还敢坐他们家生产的飞机吗?我最近就故意避开了波音,订了空客的航班。虽然飞机都差不多,但是在波音爆出那么多问题后,空客让我更放心。
企业信誉如此,国家信誉也如此,道理都类似。很多事,只要你摆正地位,设身处地想想就能明白,没什么好多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