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长江阳逻段的淤泥里发现了一名飞行员,虽然遗体已被泡得面目全非,但他的手表上竟然刻着“陈怀民”!原来,他就是世界空战史上对撞敌机第一人!
(参考资料: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官方网页链接)
白云悠悠飘荡于长空之上,偶有几只飞鸟穿梭其间,与它们遥相呼应的,是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
曾几何时人类也是如此渴望自由翱翔于蓝天之上,在那抗日战争的年代,一批年轻的中国飞行员肩负起守护家园的重任,陈怀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陈怀民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父亲早年亲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后来又出任了镇江的警察局局长。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陈怀民却没有过上奢靡的生活,反而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练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令人不齿的“九一八”事变,戕害了我国的大好河山。
当时正直热血的陈怀民看不惯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决定投笔从戎加入了学生抗日武装,誓要将所有侵略者驱逐出去。
转眼间,陈怀民来到了位于上海郊区笕桥的中央航校就读,成为了该校第五期的学生。
他渴望能成为一名翱翔于云端守卫蓝天的中国飞行员,在校期间陈怀民学习刻苦,更在业余时间参加校篮球队,频频在各大赛事上露脸,成为校园里轰动一时的风云人物。
1936年,陈怀民如愿以偿从航校毕业,被编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任少尉飞行员。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就与保家卫国的使命紧密相连,他先后参加了多次空战,其中包括保卫华北、上海和南京领空的战斗。
陈怀民还带着学生气的面孔渐渐脱去稚气,他驾驶战机一次次从死神手中闪过,屡建战功被誉为空中勇士。
1938年4月29日一个寻常的日子里,日本为了庆祝天皇生日,竟然痴心妄想轰炸武汉,用一场胜利作为贺礼。
临危不乱的陈怀民和战友们火速升空,奋勇驾驶战机迎击敌人。
在一个急转弯中,陈怀民突然发现自己竟被五架敌机包围,机身更是遭受重创!这样的危急关头,大多数飞行员都会选择跳伞逃生。
可是,陈怀民内心深处燃烧着一团熊熊爱国烈火,即便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也不愿畏缩退避。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他下定决心猛地拉起操纵杆,让战机做了近乎180度的大回旋,撞向了眼前日本王牌飞行员高桥宪的座驾。
早在之前的一场空战中,陈怀民就用自己损毁的战机对撞了日军的战机,只可惜这次他没能成功脱离。
这一击实在太快,眨眼间空中仅剩下一团火光冲天而起,陈怀民就这样与敌人同归于尽,年纪轻轻的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陈怀民的英雄事迹没有被埋没在尘土飞灰之中,经过外甥等人的讲述,经过《冲天》等纪录片的诠释,他的精神永世延续。
在牺牲前不久,陈怀民还跟妹妹陈难说:“每次起飞,我都当作是最后一次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过要活着回来!”这句话道尽了他敢于献身的爱国决心。
直到陈怀民牺牲后的一个月后,渔民在长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那块刻有“陈怀民”字样的手表证明了他的身份。
除了父母为儿子光荣牺牲感到伤心,还有陈怀民的初恋情人痛苦不已,当年还在学校的时候,这位女大学生就对陈怀民一见倾心。
很可惜,她在得知陈怀民的噩耗后一时痛绝,最终选择了殉情,她的这份深情成为一段佳话。
岁月如梭,如今人们只需走进空军纪念馆,就能看到属于陈怀民的那一段英雄传奇。
他用年轻稚嫩的生命为民族的独立事业奠定了基础,用热血浇灌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根脉。
残酷的战火可以摧毁一切,却永远无法消磨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而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一代代像陈怀民这样的先烈用鲜血捍卫而来。
人们常说英雄的精神并非生而有之,而是逆境之中自强不息的结果。
当我们仰望蓝天看到飞机穿云直上时,又有谁能体会到,曾经有多少人如陈怀民般用生命为代价,来捍卫祖国的蓝天呢?
但只要我们铭记历史,英雄就永远不会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