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姐,我关注了一个作家,并进了粉丝们组建的部落群。和大多数女性一样,带着兴奋好奇惊喜的心情,关注着她们的讨论。除了少数是聊着当地的美食游玩和工作烦恼事儿,更多的是骂男人。神奇的是:只要有一个姐妹骂男人,后面就会有一群姐妹附议。
比如如果一姐妹在吐槽现在很多男人性功能不行,伟哥卖爆了。有一位姐姐调侃:你试过?然后就会被骂:精神男 爱男 女性凝男 传统糟粕的人。然后进行攻击讨伐分分钟钟让提出异议的姐妹在几百人的群里社s。
再比如这是一个咨询师说了折中的话,后被怀疑是封建思想提出的挑衅话语。“其实我觉得某某老师应该是女的,不过我看你是心理咨询师,我有个猜想如果被家暴被出轨的女性向你咨询,你是会劝她为了孩子忍忍男人不都这样嘛孩子大了就好了哪个男人不出轨这类的”
这些人中有结婚的,没结婚的,有的还是在校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她们的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相同的是她们憎恨男人,都是女性。在每次她们咒骂男性,贬低男性,讨伐男性时,吓得恋爱感情本身美好的姐妹都不敢出声。
面对男权女权的话题,结了婚的姐姐显然没有发言权,不然就是精神男,性别男,落后思想的女性,更甚者会被小部分集体攻击。我就在想: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还是说当下的环境男女对立已经成了不变的事实,还是说女权思想是一种先进的潮流?
我当时觉得非常可怕,不敢想象,一种悲凉恐惧感深深笼罩着我。她们都来自一线城市,有的还是名校毕业,有着好的工作背景,都有着高学历。我问了身边的女性朋友,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她们也对此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排斥男性?可能是我们年龄大一些,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多元一些。我们能大方聊男人,聊性,能理性看待男性。
面对“观念”问题怀疑过自己,也内耗过。我不敢说我幸福,不敢说男人也有好的,类似这样的话。我两个孩子,老公是一公司高管,孩子听话懂事,老公顾家疼我和娃,我们是自由恋爱成家,中间也经历过摩擦。生活虽普普通通,但也真的感觉幸福美好,我们彼此也都有成长和进步。
我虽已退群,但这一现象依然存在。我并不是说自己过的“幸福”就偏袒男性,也不是要帮男人说话。我们本可以接纳男性,不敌视男人,不用搞性别独立。想听一下姐姐这么看?
一一一一一一
答:也曾有人提议我建个粉丝群,我觉得没必要。我不认为我有多么大的凝聚力,也想不出来这群建起来有什么用。真心喜欢问答的,可以经常跟着评论。遇见对路的网友,就给她的评论点个赞回复几句,还可以加个关注偶尔互动下。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些就够了。
难道以为进了粉丝群就能找到一群同道中人?并不会,大家共同喜欢一个人或她的什么作品,并不代表大家就三观一致志趣相投。每个人进群的目的不同,有人为了引流,有人为了寻求认同,还有人纯属闲得慌,跟这些人能探讨出什么好结果呢?真正脑子有些东西的人时间值钱,大概率不会出没在类似群中。
你打的两个比方,第一个明知群里磁场不对,讨论的都是些乱七八糟的话题,那个姐姐还用挑衅的语气接话,当然就成了这帮乌合之众的靶子。第二个我也多次因直言不讳指出女性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而被攻击厌女媚男。这种认知格局不同频的人直接拉黑就行了,完全不会放心上。外人也不必为咨询师打抱不平,她吃公众这碗饭,就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应对各色人等。
那些在网上挥舞道德大棒对男人以及为男人说公道话的女人进行重拳出击的,都是些是非不分的失败者。不要迷信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或许她只是运气好或拥有某些专业技能,不代表她就活得睿智通透。你可以去看下《乌合之众》这本书,人在焦虑迷茫时身处群体中很容易被有心人煽动利用继而失去理性。
任由群里乌烟瘴气,说明群主放任不管或别有用心,这群就更没进的必要。其实这很扣作家的印象分。若她不做私域,不如把群解散。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当你明显感觉磁场不对,远离就行了,不必去琢磨她们为什么那么偏激极端。
因为改造自己太艰辛,而责怪他人最容易。将自身矮化弱化的女人,最容易神化美化男人,也最容易失望控诉诋毁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如果一开始她们就站着平视男人,看到男人的优点和缺点,男人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坏人,而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与他们相处合作,就没有强烈的落差感。
她们最离不开男人,又搞不定男人,气急败坏下才抱团泄愤。她们看似来势汹汹,实质欺软怕硬,她们怎么不敢跟权威跟男人开撕呢?真正的女权是为女性发声,为女性争取更多资源和权益,理解并支持女性多元化生活方式,而不是夹带私货党同伐异。
天天怨恨抨击男人的,才最离不了男人。男人勾勾小指头,她们马上好了伤疤忘了疼。也因此乌合之众最容易内斗,也最容易溃散。真正不把男人放心上的,才不舍得把自己大好时光浪费在怨怼男人上面。你内核不稳,反复与负能量纠缠,才会内耗和怀疑自我。过好自己小日子,道不同不相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