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璇玑公主锦囊里面的信真假难辨,誉王为何轻易相信呢?

翊鸣Sir 2024-05-01 17:43:08

在《琅琊榜》第42集中,太子被贬为献王,驱逐了京城,而誉王,因他与悬镜司守尊夏江的合作夺嫡,也失去了梁帝的信任。

在这翻转的局势中,靖王,那位曾被梁帝疏远的皇子,如今却成了梁帝最信赖的依靠。

誉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灰意冷,只能在府邸中借酒消愁,逃避着残酷的现实。

然而,誉王的谋士秦般若并未放弃,她乔装打扮,潜入狱中,与夏江共同谋划,期望能助誉王重振旗鼓。

面对誉王的现状,夏江心中不甘,他想起了当年璇玑公主留下的锦囊,这锦囊中,或许藏着复兴的希望。

于是,他让秦般若打开锦囊。

璇玑公主,那位已经覆灭的滑国的公主,她的姐姐玲珑公主曾与梁帝结下不解之缘,助力梁帝登上了皇位,然而,事后梁帝因觉此事有辱,便下令赤焰军元帅林燮以滑国叛变为名,将滑国彻底剿灭。

滑国覆灭,玲珑公主战死沙场,而璇玑公主则沦为夜游亭的奴仆,她的命运,如同锦囊中的秘密,等待着被揭开。

在幽暗的夜游亭中,璇玑公主忍辱偷生,期间创立了情报组织,洪秀昭。

后来,她被夏江的原配妻子带出夜游亭,待她如姐妹般呵护,然而,璇玑公主却背信弃义,与夏江勾结,精心策划了震惊朝野的赤焰冤案。

赤焰案尘埃落定后,璇玑公主遗憾离世,临终前,她将洪秀昭一分为二,托付给了自己的爱徒秦般若和夏江。

我们之前提到,夏江曾交给秦般若一个锦囊,里面竟是一封玲珑公主留给誉王的亲笔信,誉王得知自己的母亲竟是那位传奇的玲珑公主,心中震惊不已。

秦般若趁机巧妙挑拨,使誉王决心踏上谋反之路,誓要篡夺皇位。

然而,疑问也随之而来,连言侯都称赞誉王是梁帝的最佳继承人,他既能礼贤下士,又擅长权谋之术,城府极深。

那么,为何他会轻易相信璇玑公主留下的锦囊中的信件呢?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与阴谋?

誉王,此刻已身陷绝境,他此时站在了悬崖的边缘,背后是万丈深渊,他别无选择。

毕竟琅琊榜的故事,始终围绕着赤焰一案的昭雪。

梅长苏巧妙利用誉王与太子的权力争斗,将原本默默无闻的靖王推上了皇位,以此重审赤焰冤案。

誉王,这位原本在夺嫡之战中最具胜算的皇子,最终却成了靖王登基的垫脚石,梅长苏精心策划,一步步瓦解了他的势力,靖王的地位逐渐稳固。

我们曾提及,誉王因勾结悬镜司参与夺嫡而触怒了梁帝,悬镜司,作为梁帝的私人机构,严禁涉足党政。

因此,梁帝不仅严惩了誉王,更将悬镜司查封,以示警戒,誉王此时已是穷途末路,他唯有拼死一搏,才能扭转乾坤。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璇玑公主留下的锦囊信件成了誉王最后的救命稻草,与其说他轻易相信了信件的内容,不如说这是他为了自我救赎而找的借口。

靖王登基后,誉王面临的是死路一条,但起兵谋反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这封信,成了他最后搏一搏的动力源泉。

誉王心中始终有一个谜团,他的生母祥嫔,这位居住在行宫中的神秘女子,她的身份一直是个谜。

誉王多次向皇后打探,却连皇后都一无所知,祥嫔为何被梁帝藏在宫外,至死都未被带回宫中?

为何梁帝对她讳莫如深,从未提及?

这些疑问一直萦绕在誉王心头,让他对自己的身世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梁帝对誉王的态度也极为复杂,誉王被带回皇宫后,由皇后抚养长大,地位尊贵,然而,梁帝却偏偏选择了萧景轩为储君,这让誉王感到愤愤不平。

他自问能力出众,为何却得不到梁帝的青睐?

当那封事关他身世之谜的信件落到誉王手中时,他终于找到了答案,他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一颗棋子,被梁帝用来牵制太子和靖王,祁王死后,他成了牵制太子的工具,太子被贬后,他又成了掣肘靖王的棋子。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愤怒。

他三十多年的努力与付出,都只是为了那个至尊之位,如今却被告知自己从一开始就无缘那个位子,所有的付出都成了一场空,他感到自己成了一个笑话,一个被命运玩弄的可怜虫。

然而,誉王并未放弃。

他还有最后一丝希望,他想听梁帝亲口告诉他答案,这个答案平日里无法问出口,那就只能在战场上寻求了。

那封信成了他兵发九鞍山的由头,他孤注一掷,一是为了那个皇位,二是为了探寻真相,三是为了为当年的滑族复仇。

那封手书是否真实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誉王心中的执念,秦般若与夏江对他的效忠也是他不得不相信的原因,他们二人都愿意为他孤注一掷、全力以赴。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残酷的,誉王失败并带罪自杀。

他落得了一个既可怜又可恨的下场。他的身份注定了他无法成为皇帝但他偏要与命运抗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命运的安排有时是无法抗拒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勇敢地面对它。

《琅琊榜》靖王副将戚猛因暗算梅长苏,为什么却意外点醒了靖王​

写文不易,点个“赞”和“关注”呗,感谢大家,感谢平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下集更精彩)

0 阅读:110

翊鸣Sir

简介:生活点滴,一个普通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