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患者出院注意事项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 2023-12-29 09:28:33

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而言,做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手术固然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很多患者不知道,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在术后还需严格遵循6大注意事项,有助于术后康复,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术后3月内充分休息

一般来说,病人在术后4周以后,如果伤口愈合良好,即可洗淋浴,洗澡时应注意避免受凉,也不要搓擦伤口,必要时洗澡后应用消毒药水清洁伤口。若发现切口有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由于胸骨的愈合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故病人在术后早期应避免扩胸运动或剧烈运动,更不能提重物或抱小孩。另外,病人在术后3个月内不要开车。

2.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常态

若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病人可于术后3个月起,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无心慌、气短"为度),直至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康复过程中,病人应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急躁,也不要过分担忧,必要时进行抗焦虑治疗。

同时,也不要因一时兴起或急于求成,猛然增加活动量或工作负荷,以免造成心功能损害。

3.饮食清淡,戒烟戒酒

出院后,病人可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适当加强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当然,"加强营养"并不代表天天吃山珍海味或狂吃补品,而是要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鱼、鸡蛋、水果和时令蔬菜等。

"换瓣"病人一般无特殊忌口,但由于部分食物(如菠菜、番茄、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可能会干扰抗凝治疗,故应避免大量食用。

另外,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病人不要吃太咸的食物,绝对不能酗酒和吸烟。心功能较差的病人还应限制饮水量,不要进食大量稀饭和汤类。

4.遵医嘱服药,不擅自停药

由于大多数心脏瓣膜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损害,而手术对其脆弱的心脏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为保护和改善心功能,病人在术后不能骤然停药,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同时,病人还应密切留意自己的尿量变化,观察是否有水肿或四肢沉重感,必要时应用利尿补钾药物,还要监测自己的脉搏,若脉搏小于每分钟60次,应暂停服用地高辛。

一般,病人在术后需服药3个月,以后可根据复查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停药前,病人一定要去医院复查,绝不能擅自停药。

5.坚持抗凝治疗,定期监测

人工瓣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物瓣,一种是机械瓣。

由于人工瓣膜对心脏而言是一种“异物”,血液容易在人工瓣膜上凝固,进而导致血栓栓塞(如脑梗死)或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因此,所有"换瓣"病人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一般地说,换生物瓣的病人需口服华法林6个月,高龄患者之后换成阿司匹林,以后可逐渐停药。

换机械瓣的病人以及有房颤的病人,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一定要定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避免出现抗凝相关的并发症。

6.定期去医院复诊

定期去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病人在出院后一定要保管好出院小结。复查时,病人应带好出院小结和各项检查报告,如X线胸片、心电图、化验单等,并向医生详细介绍自己的恢复情况,

如目前的活动量如何(如能上几层楼,能行走几公里路等),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体力活动,平时有什么不适症状,饮食情况如何,每日尿量多少,最近是否去医院检查过,目前在吃什么药,用量和服用方法怎样等,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现阶段病情,指导下一步治疗。

一般,术后3月、半年、一年及以后每年,病人都需要来手术医院,复查超声心动图,以便了解心功能恢复程度和人工瓣膜的功能状况。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191
评论列表
  • 2023-12-29 09:41

    很有用,感谢!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

简介:普及大众医学科学知识,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