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位同行在分析小鹏汽车困境的时候,把原因之一归结为P7i推出已久迟迟没有换代。但实际上这辆车在2023年3月份才上市,年龄只有15个月。15个月的时间对一辆二三十万的车辆来说竟然已经是“许久”了,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 答案是新造车企业自己,只不过这个苦果小鹏率先吃到而已。 因为新造车企业很多都是诸如IT、广告等泛互联网出身,他们把快消品甚至是信息产品的特性带到了汽车这种大宗耐用品领域,那就是快,快速设计,快速生产、快速占领,快速迭代。 有机构调查显示,国外车企的汽车平均研发周期是4.2年,而国内车企的平均研发周期只有1.3年,甚至有激进的企业已经把研发周期干到了9个月。我们且不说这么快速的研发生产必然压缩诸如路试等最费时间的环节,导致一些不太妥帖的设计和生产问题只有在车主不断的使用中才会出现,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形成了汽车的产品周期本该就这么短的认知,不管你是不是下半年才上市的,只要你翻过年头没上新车,那你就是老旧的产品了,吸引力就大大下降。 跨界企业对汽车行业的创新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但脱离行业规律的创新那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新能源汽车的代价才开始显现,如果新造车企业仍然用信息产品、快速消费品的理念来对待汽车的话。
今天看到一位同行在分析小鹏汽车困境的时候,把原因之一归结为P7i推出已久迟迟没有
悠悠评汽车
2024-06-05 12:26:45
0
阅读: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