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唯一把治病救人当生意做的只有中国!这句话让不少中国人感到不适,甚至愤怒。但

康安说历史 2024-06-18 12:24:52

全世界唯一把治病救人当生意做的只有中国!这句话让不少中国人感到不适,甚至愤怒。但愤怒之余人们却不知道如何反驳,这种说法的根源究竟在哪儿呢? (本文内信息来源有真实信源:中国新闻网2023年8月15日,中新网评医药反腐不除恶医必将寒了良医的心近期,医药领域反腐浪高潮涌) "全世界唯一把治病救人当生意做的只有中国!"当许多人看到这句话时,无不感到一阵愤怒和不适。作为中国人,自然很难接受这种对国家医疗体系的污蔑和贬低。 然而愤怒过后,人们开始反思,这种说法到底从何而来?究竟是存在什么原因,让外人产生了如此负面印象? 走进现在的大城市综合医院,映入眼帘的就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景象。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部,到处都是排着长龙的患者和家属。这些年医院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就连小县城的医院门庭也总是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本来医院作为一种公益事业机构,它的职责理应是全心全意救死扶伤、为广大病患着想。可现实是,很多医院已将赚钱盈利作为了自己的首要目标,与生意挂上了钩,沦为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而在医院内部,似乎也有一套全新的商业化运行机制。医生们摒弃了过去的救死扶伤、役医救民的朴素理念,开始将病人视作获利的目标,千方百计要为医院创收赚钱。 不老王前阵子得了重感冒,去医院看病,没想到医生开了10多个检查单,治疗费竟然高达上千元。老王当时就愤愤不平地说:"我哪儿有那么多毛病啊?就是小感冒,查那么多干什么呀?简直就是在榨取病人的钱!" 老王这番话透露出他对医生行为用意的清楚了解:为了赚钱,不惜对患者进行过度检查。正是由于担心遭到这种过度开单的"宰割",很多患者对去医院都望而生畏。 事实上,像老王这样宁可硬扛病痛在家里也不愿踏进医院的大门的人还真不在少数。比如张婆婆上个月住院治疗肺炎,虽然及时挺住了,但出院时的巨额费用,几乎花掉了她一年的全部养老金。 每当想起那笔钱,她就唉声叹气:"要是早知道住院要花这么多钱,我宁可在家躺着算了。" 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医院竟然给医生制定了"销售业绩"指标,规定一年内必须完成多少的医疗营业额。 为了完成任务拿到奖金,有些医生干脆把白大褂给脱了,穿上了营业员的马甲,到处向病人推销各种无谓的检查项目,甚至还要兜售一些根本与医疗无关的东西。这不仅异化了医院的职能,更彻底破坏了医生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尚形象。 村里的老赵就饱受了医院这种"敛财"行为的伤害。去年腊月,老人突发胆结石,病情危急。儿女们想请救护车送往大医院,谁知老人却死活不肯:"不要不要,那可是大费用啊!我这点可怜的养老金怕是全就没了。" 儿女们见状只当老人是怕手术痛苦,却不知他最担心的根本就是不堪重负的医疗开支。直到今日,老人的孩子们回想起当年的种种,也还是感到无比惭愧和自责。这件事体现了现行医疗体制中确实存在着沉重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并非所有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丧失了初心,把病人的生命置之度外。我们最崇高的医者形象,不正是那些与疫情赛跑的白衣勇士吗?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是怎样不计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一线,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只是平时普通的为民治病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们,大多默默无闻罢了。 近年来,医疗腐败、医闹等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决这些困扰民生的顽疾,中央相继出台了诸多惠民举措,如提高医保覆盖面、增加医保基金投入、提高看病实际报销比例等。 与此同时,一场声威力全的"阳光惩治"专项行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开,坚决查处医疗领域中赖以生存的腐败分子和黑恶势力。 从政府的决心和行动可以看出,对于医疗系统中确实存在的一些弊端,中央是高度重视并在积极整治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把治病救人当成生意做"这种对中国医疗事业的诽谤和污蔑,终将不攻自破。

0 阅读:185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