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总结起来就一句,中国缺什么,俄罗斯就卖什么!

黄主任讲故事 2023-01-29 15:22:08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日前批准了一份新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战略,该战略的核心是升级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与中国接壤的边境附近建立“经济据点”,发展煤炭、有色金属、木材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

有俄罗斯专家指出,把相关生产设施建立在中俄边境附近,可以大大降低俄罗斯企业在整个亚太地区的物流成本。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资料显示,远东的新开发战略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从2023年开始,持续到2025年,期间政府将优先保证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第二阶段从2026年开始,持续到2030年,期间政府将把重点放在当地的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

至于整个战略的第三阶段,将从2031年开始,持续到2035年,期间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将完成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当地财政将实现自给自足并逐步摆脱对中央投资的依赖。

(西伯利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

俄方预计,如果该战略成功实施,那么到 2030 年,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将有可能出现超过 50 万个新工作岗位,并吸引超过 16 万亿卢布(约合1.53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我们都知道,西伯利亚地区位于俄罗斯中部,连接经济发达的西部地区与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并且一直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保持着良好的经济联系。在俄罗斯经济“向东转”的过程中,西伯利亚地区无疑将承担一个桥头堡的作用。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计划在中俄边境附近建立的八大产业集群,这八大产业集群分别是“木材加工”“铝加工”“贵金属”“有色金属和稀土”“旅游业”“农业和食品工业”“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煤炭工业”。

(西伯利亚森林资源丰富)

综合起来就是一句话——围绕着远东的开发,中国现在缺什么,俄罗斯就打算优先卖什么。不论是能源、木材还是粮食,过去优先保障欧洲市场供应的产品,如今都要掉头转向中国市场,能搭上中国的快车,比什么都重要。

事实上,米舒斯京在早先的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承认过,俄罗斯如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制裁压力,由于与西方决裂,他们不得不重新建立新的物流运输链,以新的思维方式分析销售市场,看看什么产品可以卖,什么产品可以重新分配给国内市场或者出口到“友好国家”。

不论是仰赖中国市场的西伯利亚新开发战略,还是增加远东地区的对华电力出口,无疑都展现出了俄罗斯政府目前的一种务实态度——正如米舒斯京所言“看看什么东西还可以卖”。

(俄罗斯需要重建物流运输链)

但我们也要看到,俄罗斯政府如今这种务实态度的背后,其实也包含着相当大的无奈,俄罗斯人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晚了至少十年。如果俄罗斯能在十年前“向东看”,他们或许还跟中国有谈条件的余地,退一步来讲,至少不会像现在这般手忙脚乱。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日前曾透露,中俄两国目前正在就陆地跨境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展开相关的商业谈判。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该管道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具体设计方案预计今年也能完成,甚至有乐观的预测认为,这条管道明年就能开工。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俄罗斯方面的态度非常高调,政府和媒体的宣传铺天盖地,而相比之下,中国方面的报道却显得谨慎而低调。

俄方急迫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但在商言商,在价格等具体条件还没谈拢的情况下,一切都还不好说。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就曾承认“与中国达成在价格方面达成一致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拿下的谈判对象”。

(俄罗斯主管能源的副总理诺瓦克)

回头再来看电力出口和西伯利亚新开发战略。先谈前者,确实,目前中国正在减少煤炭的使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电力市场带来缺口,并给俄罗斯电力带来更多进入中国的机会。但问题还在于价格,俄罗斯电力在中国市场的占比本来就少,而且基本上只能供应东北地区,如果俄罗斯不能提供价格足够优惠的电力,那我们也可以完全考虑其他填补电力缺口的方式。

而后者把产业项目主要放在靠近中俄边境的地方,其实就是希望吸引中国的投资。但问题在于,俄罗斯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要“振兴西伯利亚”了,但几乎每次都是“三分钟热度”,不少中国企业因此损失惨重,大部分投资最后都打了水漂。如何再让这些中国企业重拾对西伯利亚地区的信心?各种政府优惠政策先不谈,降低过去高昂而复杂的投资门槛,恐怕是俄罗斯政府应该优先做的。

2 阅读:51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