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是个擅长调整情绪的人,前段时间都因为难以适应身份角色的转换而焦虑失眠。
前些天收到阁楼心理咨询邀请体验,本没有抱什么希望,就当成一次寻常的聊天,万万没想到差点聊哭。
我选择的是有5年全职心理咨询经验,并且擅长家庭关系的咨询师,按照约定的时间向我发起了线上视频通话,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从何聊起。咨询师笑着问我最近在忙些什么,聊天的感觉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
于是我向她说了自己产后不久,关于孩子的一切我都过度紧张。简单到婴儿睡觉不安稳,每次她稍微一扭动我就会惊醒,然后赶忙起来查看她的情况,反反复复一晚上根本睡不了觉。
又聊到婚姻模式,我说在婚姻中我好像承担了很多,对方工作太忙,经常性的缺少陪伴有时让我感到心累。比如孕期我经常独自产检,有次因为血糖不稳,眼前发黑开不了车,想叫对象来帮我把车开回去,他都来不了,后来是自己叫代驾回去的,那一刻是觉得挺难受的。
我絮叨了很久,咨询师也一直专注的听着,直到我说完。咨询师接过话说“其实我觉得你已经做得很棒了,五月份刚刚成为妈妈,现在就已经恢复了部分工作,对于家庭和工作都有较多的承担确实会让你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在婚姻关系中,你的独立和能力让你拥有更多的主导权,但这也让对方呆在被动的状态中,导致你过度承担而感到疲惫。”
咨询师接着问“你有没有想过让这种关系模式不那么僵化的发展下去呢,这对于可持续的亲密关系很重要。”
我说,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好像已经习惯了。
咨询师说,“在我们的对话中,你多次提到习惯这个词,这样表述时,你觉得它是一个正面还是负面的词?”我沉默。
咨询师接着说,“你对现在生活的分析都是比较理性的,而对自己感性的一面,你给的空间好像并不足,你是担心这个面向的开放会失控吗。”
我想了想回答确实,我很少让自己过久的沉浸在某种情绪当中,我害怕这会影响我面对现实的生活。
咨询师继续说,“你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分担,不论是情绪上的还是生活中的,这对你的状态都会有帮助。”
我向她解释,可能我在生活中独立惯了,不是特别擅长向他人寻求帮助,这或许也是一种不信任吧,我总担心交给别人还不如我亲自做的好。
我们断断续续聊了很多,最后我记得她安抚我说,“拥有独立的能力这很好,但也要警惕,任何事情都自己承担的话,也是对自己的过度消耗。”
咨询师说,“或许你可以允许自己不做那么多,不那么懂事也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
听她说完我有点泪目,似乎从没人让我学习怎么“不懂事”,我总想展现自己是健康的、积极的、快乐的,而那些阴暗、低迷和消极的小心思我常选择自己消化,或许我也并不想让伴侣或者朋友成为我的负面情绪垃圾桶。
整个咨询过程让我感到舒适和放松,没有敷衍和被push的感觉,我们在熟人面前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包袱,这使我们很难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面对咨询师我们几乎能和盘托出,那些焦虑、困惑和彷徨也会得到对方的正视与疏导,这是一个奇妙且很有安全感的过程。
有时候人容易陷在情绪里钻牛角尖,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专业并且尊重你的人加以开导,这种无助感真的会缓解很多。
我们好像永远都在在意别人,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评价”,而常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希望我们以后都能多分一些眼神给自己。心理健康从来都是件奢侈品,但我相信诉说的力量,可以让我一步步的,离它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