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部分银行走势相对比较差,得不到市场的增量资金,原因就在于,在分红方面很“吝啬”,明明利润增速很高,但就是不拿出来分给大家,使得利润增速和股息率,形成了比较大的剪刀差。
为什么有些银行不爱分红?
很简单,银行分红,逻辑上来讲不划算。
银行是个经营杠杆的生意,有1份的资本金,可以做10份的业务,如果银行不把利润分掉,这些利润就会成为银行的资本金,从而可以让银行放更多贷款、投更多债券,赚更多的钱,理论上,只要银行的ROE(大部分银行的ROE还在10%以上),比股东自己拿了分红款去做投资(能赚3-4%就不错了),赚的更多,股东就应该鼓励银行别分红,让银行留着钱继续做大做强。
所以,很多银行成了“铁公鸡”,老是不分红,这背后是有清晰的逻辑的。
所以,理论上来讲,银行不爱分红是常态,银行爱分红才是非常态。
那么,为什么四大行,愿意多分红?像工行,过去几年,每年的股息率都在5%以上?
我们要看到,不同银行的高管层,他的诉求、目标和汇报对象,是不一样的。
以四大行为例,他们为谁负责,对谁汇报?
理论上,是两条线。
其一,是对口的监管部门,现在的监管部门,对银行的指导意见是什么?是不要有“规模情结”,不要去做不赚钱的业务,慢下来挺好的,这时候,我把净利润多分一点掉,资本金增速下来,业务增速也下来,是符合监管导向的。况且,四大行确实也找不到这么多资产可以做,一味的扩表并不是一件好事。
其二,归根到底,四大行,是得给大股东负责、汇报,也就是明面上的国资委,好了,国资委对央企的核心考核是什么?两块,一是市值管理,你要把市值做上去,这是核心KPI,那么,现在我是四大行董事长,知道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保险机构,喜欢高分红,那我是不是投其所好,多分一点,你们也多买我一点,把我市值做上去,那我是不是KPI就超额完成了?二是利润上缴和贡献,我国资委就是你最大的股东啊,现在财政收入不行,卖地收入也不行,国家也缺钱啊,也希望你赚了钱,多分红,多分点给我这个大股东啊,我也需要保持净现金流入啊,所以你的高股息率,这个就很好嘛,保持下去。
这是,四大行,为什么有意愿,继续拿出更多的利润,来进行分红,因为监管部门希望你规模增速慢下来,而你的大股东,希望你多分红,希望你市值高一点,所以,更高一层的力量,都驱动着四大行,继续履行高股息率的策略,从而使得保险这样的小股东,跟着一起“享受”这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