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安史之乱的安史二代安庆绪和史朝义
琅琊人左史
2024-09-06 15:31:57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
一
安禄山是粟特人和突厥人混血,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都出身于游牧民族,都深受游牧民族的风俗影响,做事全凭好恶,不问是不是合理。故而,他们没有深入了解中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个博大精深的继承文化。
继承权这个东西,其本质是为了让家族的利益最大限度的延续下去,如果这里面掺杂个人好恶,就会让家族利益受损。
立嫡以长不以贤,嫡和长是天然形成的,有评价标准,而贤这个东西没有评价标准。你认为的贤在别人看来有可能是伪,你认为的伪在别人看来是贤。
但皇帝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好恶,有时候他就觉得小儿子比大儿子好。
安禄山和史思明也是父亲,也有自己的好恶,鬼知道他们俩为什么犯了同一个毛病,喜欢小儿子讨厌大儿子。
有一个论据是他们俩是胡人,胡人大都喜欢把家产留给小儿子,比较典型的就是蒙古人。
安庆绪和史朝义就是这种幼子守产的游牧风俗和父亲个人好恶下的牺牲品,他们俩都不受父亲的喜爱。
二
安庆绪其实是安禄山的次子,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在他造反时还在长安,被唐玄宗直接处死,安庆绪顺位递补成为长子。
《旧唐书》记载,安庆绪这个人“素懦弱,言辞无序”,也就是说他性格内向,比较懦弱,不善言辞。这基本上不算是什么大毛病,我们普通人大都这样,你还别不信,部门开会让你发个言你都支支吾吾,如果让你当着满朝上百名文武讲话,你都能吓尿了。
安庆绪虽然不善言辞,但打仗可猛地一匹,在和史思明闹掰了后,安庆绪能够独自守相州达半年之久,凭一己之力硬抗大唐雄狮,虽然日常比较怂,但打起仗来一点不怂。
安庆绪就是典型的父爱缺失形人格,要是安禄山平时多关注下他,多鼓励下他,安庆绪能好很多。
安庆绪被折磨的没招了,铤而走险弑父自立。
安禄山被儿子所杀,多少有点咎由自取。
三
史朝义和安庆绪情况类似,同样是长子,同样不受父亲待见。史朝义不同的,他比安庆绪更板正一些。
这里说的板正是指的言谈举止像个君子,为人宽厚,性格坚强,善于表达,所以他在军中很得人心。
但史朝义也就仅限于此,他这个没什么军事能力,安庆绪虽然木讷,但屡立战功。
安庆绪属于讷于言敏于行,史朝义属于敏于言讷于行。
史思明是个军事奇才,他就不喜欢史朝义这种花架子,看起来板正的很,实际上不堪大用。他曾经让史朝义筑城储粮,到了规定日期还没有完工,史思明就非常生气,狠狠地说道:等到老子拿下陕州就把你这个小贼杀掉。
跟安禄山一样,史思明被儿子所杀,多少也有点咎由自取。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