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怕她烧完,又好怕她烧不完。!”98岁的爷爷临终前为96岁的老伴劈满了一院子的柴,他满怀牵挂:“下辈子你还是我的女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后,奶奶也随之而去了。 (信息来源:温暖你余生!爷爷去世前给奶奶劈好了整整一屋的柴,码得整整齐齐 —都市接到办 发布于 2022-04-09 18:21) 在山东某个小村子,98岁的爷爷和96岁的奶奶度过了七十多个春秋。他们的日子平凡无奇,仿佛一切都和周围的邻居没有什么不同。 每天,爷爷起得比谁都早,他的手虽然颤抖,但依旧为奶奶端上一盆温水,轻轻为她洗脸梳头。这一动作重复了几十年,从未改变。 而奶奶则知道爷爷最爱吃饺子,每天清晨她都会花上好几个小时,准备饺子的馅料和面皮,尽管她的腿脚已经不太灵便。 饺子对他们来说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象征。每当饺子下锅的瞬间,奶奶总是第一个把饺子端到爷爷手上。 爷爷接过饺子的瞬间,那双饱经风霜的手依然带着少年的恭敬,他总会双手接过,表示着无尽的感激。 饺子,是他们几十年生活中重复最多的动作之一,也是他们爱意无声的表达。吃过无数次,依旧带着满足的笑容。 他们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的浪漫,没有精心策划的惊喜,也没有华丽的承诺,但却深情如水,历久弥新。 奶奶爱吃杏子,爷爷年轻时就在院子里栽下了杏树。几十年过去,杏树由小苗长成苍劲的老树,每年依旧结出甜美的杏子。 奶奶年复一年地吃着杏子,即便牙齿掉光了,依旧咀嚼得津津有味,而爷爷每次看着奶奶咬上一口,自己便心满意足。 即使奶奶吃得满嘴酸,爷爷也会露出满足的微笑,仿佛那颗杏子里藏着他们最珍贵的记忆。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岁的增长,爷爷感到身体愈加虚弱。某天,他坐在院子里,劈柴的斧头突然从手中滑落,那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力气已经逐渐跟不上了。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这种无声的预感笼罩着他,他不是为自己担心,而是为奶奶忧虑——他怕自己走了,没人替奶奶劈柴做饭。 劈柴,这是爷爷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表达爱的方式。每当劈柴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奶奶就会端来一碗热乎乎的饭菜。 她小心翼翼地用双手递给他,而爷爷抬头看一眼她,总是笑着接过来,默默吃完,再继续挥舞手中的斧头。 每一斧子砍下去,都是他对奶奶的承诺:他要为她准备好足够多的柴火,确保她不会在冬天挨冷受冻,确保她能在自己走后,依然过着舒心的生活。 爷爷的身体愈发虚弱,但他的手依旧坚定地握着斧柄,每天早上,他依旧坐在门口劈柴。他不再种树,也不再修房,只是默默地砍柴,把劈好的柴木整齐地码在柴房里,一根接一根。 随着柴火堆积,柴房被塞得满满当当,每一根柴木仿佛都在替爷爷诉说着无言的爱意。这些柴火,比千万朵玫瑰更加耀眼,它们是爷爷留给奶奶的最后礼物。 在爷爷离世的那一天,柴房已经被塞得满满的。他没有留下太多的话,只是在临终前轻轻对奶奶说了一句:“这些柴火够你用一阵子了。” 可是老人走得并不安心,他的心中仍有不安:“我好怕你烧完这些柴火,又好怕你烧不完。”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是他生命最后的牵挂。 爷爷离去后,奶奶的世界似乎也跟着崩塌了。曾经两人共同走过的日子,曾经每个清晨一同迎接的阳光,仿佛瞬间变得苍白无力。 失去爷爷的奶奶再也没了往日的笑容,院子里的杏树依旧结果,饺子依然在锅里翻滚,可是那些曾经的快乐已成回忆。奶奶没有撑过太久,满心的孤寂让她最终追随爷爷而去。 一对相爱了一辈子的老人,就这样在不久的时间里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的,只有柴房里那一堆堆整齐的柴火,象征着他们一生的爱与牵挂。 这些柴火是爷爷的心血,是他为奶奶精心准备的最后的告别礼物。而它们,至今仍在诉说着那段无声的爱情。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爱情似乎变得越来越轻率。人们在车水马龙的生活中迷失,爱情变得像商品一样,快速生产、快速消费。 在爷爷奶奶的故事里,爱情不是一瞬间的激情,而是一辈子的陪伴和守护。他们用最平凡的方式,演绎了最深刻的爱情。 柴火终将燃尽,但那份永恒的爱却不会随之消失。每一根柴火,每一个饺子,每一颗杏子,都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这样的爱,不需要太多言语,不需要华丽的表达,只需彼此用心相待,用时间去打磨。也许,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当我们老去,回首这一生时,能够轻声地对自己说一句:“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也许正如那位老爷爷所愿,能够为深爱的人劈满一屋子的柴火,用一生去守护,那才是最温暖的爱情。 欢迎大家一起留言讨论,关注老闫侃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我好怕她烧完,又好怕她烧不完。!”98岁的爷爷临终前为96岁的老伴劈满了一院子
老闫聊史
2024-09-21 18:27:14
1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