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5岁儿子较劲,我尝尽卑微:孩子青春期,父母硬碰硬就彻底输了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5-14 17:39:00

01

孩子到了青春期,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 “伴君如伴虎”。

儿子今年15岁,读初三。上小学时,他懂事听话,学习和生活基本上不需要我担心。

但上初中以后,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尤其是进入初三后,愈发脾气暴躁,一点就着。

周末在家,我去他房间送水果,看到他在看手机,就嘱咐了一下:

少看会儿手机,抓紧学习,都上初三了。

我自认为语气温和,也没有责怪的意思,可是儿子情绪相当激烈,冲着我就来了:

我怎么没学习了!

我在屋里学习一上午了你没看见吗?

就现在看了一下手机,你就说我没学习?

看着他像斗鸡一样的架势,我有心想质问他:“我嘱咐你学习不是应该的吗?你心里有鬼怎么地?”但又害怕吵起来,影响到他的情绪和学习,只好隐忍不发。

就这样忍着,憋着,我尽量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少说话,不跟青春期的混小子一般见识。

但是儿子却不知道收敛,很小的锁事都会引起他的大爆炸,搞得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他相处了。

那天晚饭的时候,我做了一桌儿子喜欢吃的菜,和他商量中考前,要么参加几个辅导班,突击一下。

他说都可以,你看着安排吧。

我说别呀,别我安排了,你不爱上,达不到效果,还浪费钱,一节课都是好几百,很贵的。

儿子说,那就报英语和数学吧,其他我自己看书写作业就行了。

但儿子的物理也比较一般,我建议:“儿子,要不再给你报个物理,听老师讲讲,巩固一下。”

儿子很不耐烦:“不报。”

我继续劝说:“妈妈是出钱的,都不心疼钱,也是为了你好,你就再上个物理辅导班吧!要不,再不做这些菜给你吃了哈。”

儿子瞬间变脸,勃然大怒,把筷子往餐桌上狠狠一摔:“我不吃了!”

看到他这副态度,我也很生气:

你什么态度啊?我这不是在和你商量吗?

平时不跟你一般知识,是让着你,不是怕你,你发脾气还上瘾了!

有毛病!

话音没落,儿子就像变异了一样,对我疯狂大吼:

是你有病!你有病!

我让你随便,你非要来问我!我都告诉你不报物理了!告诉你了你也不听,还在那墨迹!

你想要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安排吧,别再问我了!烦死了!

他涕泪横流,发泄一通还不解气,过来一把将桌子掀了。

看着精心煮的饭菜变成一地狼藉,我也崩溃了。

我花钱让他补课,还不是为了他吗?!否则,我留着自己花不好吗?但我的苦心不仅没有被理解,而且还换来了儿子的不满和怨恨!

02

在那段时间里,儿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整天看起来非常消极和不耐烦。

心情不好,必然会影响学习状态,考试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差。

我真的想不通,儿子哪来的这么大火气,一句话都说不得?我该怎么办,才能让儿子别再一点就着,能听进去我说话?

实在没有办法了,在朋友的建议下,我报名了一对一指导的心理咨询师,才慢慢开始知道——孩子的情绪不稳定,事实上是情有可原的。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内因和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

首先,在内因方面,它是生理变化的自然现象。

青春期阶段,人体内的皮质醇和血清素起伏不定。皮质醇会引起焦虑,而血清素则是缓解焦虑。

因此,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容易失控,会表现的捉摸不透。可能父母一句话没说好,他就爆发了。

其次,从外部因素的角度来看,是父母总想说了算。

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听话照做,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小时候,孩子都会乖乖地去做,父母也习惯了这样和孩子相处。

但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主见,对自己做决定的意愿变得强烈,他渴望自己有人生的决定权。

此时,如果父母不及时调整沟通方式和教育思路,仍然以原来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必然会引发孩子强烈的反应。

以前,儿子情绪失控的时候,经常控诉我控制欲强,不听他的意见,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我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我一直都是这样对待你的,你为什么突然变了?一定是青春期叛逆了。

但在儿子眼里,是愤怒无助:“我已经长大了,你不要再像对孩子一样要求命令我了!”

也是到了现在,我才一点点听懂孩子的 “呐喊”。

那我该怎么办,才能平复孩子的情绪,不再让波动的情绪,影响他的学习呢?

其实,只需要做两个关键点:一是放权,先把自主权还给孩子;二是激励,引导他做好自我管理。

具体操作如下。

03

1、停止控制,多放权,给孩子自主权,给孩子试错的空间,让孩子有 “自我掌控感”

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

我一直以为是儿子青春期叛逆,我只是说了一句话,他就暴跳如雷。

虽然我很少打骂孩子,偶尔批评,也会注意用词。但其实我一直都在 “控制” 孩子,希望他什么事都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总想干涉孩子,有很强的控制欲。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被压抑,没有“自我掌控感”。

特别是到了青春期,长期被抑制的不满逐渐释放,再加上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失控”,内心就会焦虑,变得暴躁易怒,最终开始与父母对抗。

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他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自主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只有拥有自主权的孩子,才能唤醒内在的动力和创造力,不断体会到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以后的相处中,我特别注意这一点。

无论是学习任务,还是买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还是上什么补习班,我都会先问他自己的安排,然后说 “你的安排挺合理的,你自己去做吧”。(这就是尊重他的想法和意愿。)

对于青春期的儿子来说,这不是穿什么衣服,上几节课的问题,而是他这个人是不是被妈妈尊重的问题。

有了掌控感,儿子也有了为自己负责的机会。

他的易怒和情绪消失了一半以上,不再处处对抗我,一点就着了。我再说话,他也有了耐心听,亲子关系也和谐了很多。

2、看到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通过积极的激励,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

以前,儿子一有情绪,我就会很在意,希望他能控制好脾气,不要影响学习。

但是我要求的越多,儿子就越烦躁,最后陷入了恶性循环。

通过老师的指导,我意识到了情绪是不分好坏的。

无论是快乐、平和、还是愤怒、暴躁,都是正常的情绪,都要让孩子体验。

引导孩子管理情绪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没有脾气,而是让孩子以更好的方式去表达情绪。

以前,每次看到儿子有情绪,我都觉得他不懂事,不应该,更别说理解他,和他共情了。

现在,随着我越来越多地看到和理解儿子的情绪,他情绪爆发的情况越来越少。

情绪得到了接纳,慢慢就被他自己疏解掉了,不会因为压抑而堵塞,最终彻底喷发。

克服了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儿子整个人都沉稳多了,精力和注意力逐渐收敛,回归到学习本身,成绩也稳步提高。

告别这段令人煎熬的 “伴君如伴虎”,我想对家里有青春期“逆子”的家长们说:

孩子进入青春期,就不能再用过去的沟通方式和教育理念去对待了。

但青春期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心态,学会放权,学会接纳理解,孩子终将会走出情绪的漩涡。

一起加油~

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厌学、叛逆、沉迷手机、不想去学校、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想要深入沟通,可以私信找老师详细聊聊,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1 阅读:893

平等心理研究院

简介:专注解决青少年成长问题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