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有时候崇高不起来是什么在阻碍我们

空空稻人 2021-05-23 21:17:44

为人民服务

曾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的风气,全民的信仰,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然而,改革开放之后,这种信仰开始动摇,一些人甚至开始奚落崇高,在他们看来,只有为个人利益而活才最有意义,只有私人财产的不断积累才最现实。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私有制这个曾经人人喊打、几乎销声匿迹的过街老鼠,凭借其过人的致富本领,堂而皇之的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成了无可争议的主角。自此发展经济成了国家的主要目的,发财致富成为生活的主要意义,商人成了时代的宠儿,创业成了时代的潮流。人人都做着发财的美梦,为了私人的财产,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整个民族创造和积累了令整个世界都为之惊诧的物质财富。

然而,有太阳的地方就有阴影,私有制也并非十全十美,毫无瑕疵。当发展经济提升为国家的本质和目的时,当经济学这一发财致富的理论主宰整个国家时,当全体国民都被伴随私有制而来的商业竞争所裹挟时,人将变成一堆为了利益互相排斥的原子,以及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伪君子。

因为,私有制的直接结果是商业——互通有无,而商业的本质是贱买贵卖。在任何一次交易中,一方想贱买,一方想贵卖,双方的利益是绝对对立的,就像两颗互相排斥的原子,人与人之间再也无法互相信任,因为交易双方都知道对方的意图,以及明白双方利益的不可调和,任何轻信都有可能被利用。同时,商人们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会尽可能地互相表示友爱和亲善,因为他们表现得越友好,对他们越有利。这就是商业的人道,而滥用道德以实现不道德的意图的伪善方式就是现代商业体系最引以为傲的东西。这样一来,道德就被踩在底下成了垫脚石,利益却被捧上宝座成了王,金钱这个利益外在化了的空洞抽象物,就成了世界的统治者。人已经不再是人的奴隶,而变成了物的奴隶,那么自私自利,思想滑坡,信仰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人们也深感忧虑,当然这种忧虑绝不包含太多的崇高,只是担心自身利益受损的自私的焦虑。同时,只要私有制还存在,道德问题就不会消失,因而对道德问题人们并无太多办法,只是道德宣传和法律惩戒。然而,“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试图通过道德和法律来规范世道人心,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为,法律就像抗生素,它和罪犯的关系就像抗生素同病毒一样,它消灭罪犯的同时,也促进了罪犯的进化,使其产生了抗法性。法律越是发展,犯罪手法就越高明,以至于除了专业的执法人员外,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识别,在罪犯面前他们愈发像可怜无助的婴儿,除了瑟瑟发抖什么也做不了。

其次,只要私有制,及其产物竞争还存在,由外灌输的道德就像温室的花朵,根本经受不住现实残酷的洗礼,其结果必然是信仰的幻灭,成为一个彻底的自私自利之徒,什么温良恭俭让统统靠边站;或者成为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滥用一切道德实现其不道德的意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盗贼般的兄弟情谊,为了各自的利益从不介意互相出卖。因为在商品经济时代,资本要是不最大限度的展开自己的活动,它就经不住其它资本的竞争;卷入竞争的人,如果不全力以赴,不放弃一切真正人的目的,他就对付不了自己的竞争者。于是乎,道德就成了夜壶,成了垫脚石,为了利益它可以毁灭,为了利益它亦可以存在,它已经彻底沦为人们发财致富的工具了,而人则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国家要恢复其本质。“一个民族要想在精神方面更自由地发展,就不应该再当自己的肉体需要的奴隶,不应该再当自己的肉体的奴仆。”然而,当经济成了国家的本质和目的,并漫延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时,很难有人不被裹挟其中,尤其对于那些为生计所迫的人,生活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但是,经济要发展但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经济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相反,不信你看,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今天,不见得就比改革开放前更幸福。因此,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的富足。我们需要的不是万马齐喑、经济一枝独秀的国家,而是道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育等各个方面百花齐放的国家。只有这样,基于人性的、纯粹的道德才能有生存的土壤;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树立起,不以经济为目的的崇高信仰;只有这样,当人们自内心发出“为人民服务”的呐喊时,才不用因害怕被戴上虚伪的帽子而难为情,因害怕成为被奚落的对象而遮遮掩掩。

真正的幸福是精神的富足。经济不可能永远增长,在国与国的经济争霸面前,在人类无节制的贪欲面前,经济无限增长的结果只能是资源耗尽、生态毁灭,然后将人类一起埋葬。因为经济每增长一分,就要耗费一分资源,就要制造一分污染,就要产生一分垃圾。同时,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更多的可能是财富的两极分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的心理落差。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幸福或痛苦只是意识的产物,跟物质的积累没有太大的关系,任何外物只有激起了人的意识才能间接产生作用。因此,人类要想追求幸福,应学会克制自己的物欲,树立崇高的信仰,更多的追求精神的富足与安宁,从而脱离物欲的深渊,成为自己肉体的主宰,获得真正的、持久的幸福。

6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