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位母亲以庆祝女儿生日为名,说是去买蛋糕蛋糕店,当她的身影逐渐远去时,留在家里两个孩子没等来母亲。待在一旁的22岁小保姆,紧紧搂住了她们,“妈妈离开了,但姐姐还在,这里有我,我不会让你们孤单。” (信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6月16日,关于12年抚养被雇主抛弃的双胞胎姐妹) 2012年夏天,贵阳龙洞堡机场,一个女人紧紧抱着两个年轻女孩,泪水止不住地流,女孩们眼里满是不舍,却掩盖不了即将飞翔的喜悦。 这个女人叫李泽英,40岁不到,却满脸风霜,送别的两个女孩,一个叫卓心,一个叫卓爱,今年都18岁,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马上就要飞往北京。 外人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一家人,可谁又能想到,10多年前,李泽英被人指着鼻子骂“不要脸”,说她是带着“拖油瓶”的“疯女人”? 也是在1994年,那时的她刚满20岁,和所有渴望走出大山的年轻人一样,她带着简单的行李,坐上了开往贵阳的汽车。 贵阳对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女孩来说,陌生又充满诱惑,可现实很快给了她一记耳光,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她在这里举目无亲,只能四处打零工,吃了上顿没下顿。 走投无路的时候,老乡给她介绍了一份保姆的工作,雇主姓卓,在一家医院工作,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刚满一岁。 卓家的条件不错,住的是医院的职工宿舍,她勤快能干,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孩子也被她照顾得白白胖胖。 夫妻俩对她很满意,经常给她买衣服、买礼物,还让她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她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好人家,这样的好日子,仅仅过了5年就戛然而止。 因为在1999年的时候,卓女士的丈夫因为公司破产,欠了一屁股债,夫妻俩经常吵架,闹到了离婚的地步,离婚后的卓女士像变了一个人。 迷上了赌博,很快就把家底输了个精光,还欠了不少外债,院的工作也丢了,卓女士彻底崩溃,在双胞胎女儿6岁生日那天,留下了一封信,就这样消失了。 信里只有一句话照顾好孩子,我还会回来的,李泽英傻眼了,两个孩子还那么小,没了妈,以后可怎么办? 她带着孩子去找卓女士的家人,可对方一听孩子是领养的,根本不愿意管,还说她是“想钱想疯了”,想独吞卓家的财产,她没法,只好带着孩子回了贵州老家。 可村里人哪知道这些,一看到一个未婚姑娘带回两个孩子,立刻炸开了锅,流言蜚语像毒蛇一样,缠绕着李泽英和两个孩子,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 父亲气得把她赶出家门,说她丢尽了祖宗的脸,母亲虽心疼女儿,但也无能为力,她知道自己不能待在老家了,不然只会害了孩子。 带着两个孩子,她再次踏上了开往贵阳的汽车,回到贵阳后,她在城郊租了一间破旧的平房,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她什么脏活累活都干,白天去工地搬砖,晚上还要去夜市摆摊。 两个孩子很懂事,放学后就帮着李泽英做家务,照顾妹妹,李泽英经常教育她们,日子虽过得艰苦,但她心里始终充满希望,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好心人得知李泽英的情况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她捐款捐物,当地居委会也为她们一家办理了低保,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好在2002年,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刘毅,一个朴实的货车司机,他被李泽英的善良坚强所感动,并不介意她带着两个孩子,和她组建了家庭。 婚后丈夫对两个孩子视如己出,一家人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2009年,李泽英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她被评为“模范”,并还获得了一笔奖金。 高考让两个孩子双双考上北京的大学,李她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在机场送别时,两个孩子哭着说谢谢你,没有你,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李泽英也哭了,这些年的苦,都值了,从贵州大山里的贫穷女孩,到贵阳城中村的“疯女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伟大的母爱。
1999年,一位母亲以庆祝女儿生日为名,说是去买蛋糕蛋糕店,当她的身影逐渐远去时
事友看过
2024-10-23 17:10: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