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门”和“咸宁路”

霸名评过去 2024-10-27 18:17:16
位于西安东二环附近的咸宁路,最早为隋朝时的春明门街,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朝时,是东入长安的主要通道,入唐学习者多由此门进入唐都。 ​据《唐代长安词典》著录,唐兴庆宫遗址的东墙实际上是在今仁厚庄与西安理工大学位置,其南墙在咸宁西路一线附近,据此推测兴庆宫的东南角及春明门应在咸宁西路快接近东二环处。 如今地铁三号线“咸宁路站”恰位于“咸宁西路与东二环交叉口”,可见此车站十分接近春明门址,所以一些市民提议将"咸宁路站"更名为"春明门站"是有一定依据的。 ​但现在的站名“咸宁路”就没文化含量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 “​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的“万国咸宁”中,《尚书》中也有“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的记载。咸宁语意吉祥,表示普天之下,全都安宁。 咸宁路得名于“咸宁县”,是西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咸宁路站位于唐长安城外郭城东墙的春明门附近,春明门街直通东市、皇城。唐代很多远道而来的宾客、商人从这里进入长安城,当年非常繁华热闹。 唐代以长安城朱雀大街为界,东属万年县、西属长安县管辖。 万年县隋称大兴县,唐玄宗天宝七年,即公元748年,改称咸宁县,此为“咸宁”之始。 此后县名几经更名,至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即公元1181年,复称咸宁县。 元明清三代皆有咸宁县,直至1913年将其并入长安县,结束了西安城两县并治的历史。 ​所以,“咸宁”这一地名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与“春明门”的历史相当,也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咸宁,天下安宁;长安,长治久安。 在西安的历史中,这两个县的名字寓意如此相近,也体现出中国人对于和平、融合、安宁的美好寓意。

0 阅读:3
霸名评过去

霸名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