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婴儿吃蛋白休克抢救半小时#
这条热搜的置顶新闻后半段的建议,连同热搜词条下很多不太了解婴儿过敏性疾病相关医学知识的网友的发言,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一岁内一般是不建议做过敏源检测的,参考意义不大,且需要给孩子抽血。
再者,有湿疹不是易致敏食物添加的禁忌症。相反,有过敏风险的小朋友,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已经非常统一的指南性建议是:早引入和规律暴露,以建立耐受。而不是晚添加。
越晚引入易致敏9大类食物,未来发生食物过敏及其它过敏性疾病(比如呼吸道的)的风险越高。
而引入,意味着初始量很少。初始剂量对于建立耐受,以及发生过敏后的缓解率关系很大。就鸡蛋清而言,指甲盖大小对于有较高过敏风险的孩子,算量大的致敏剂量了。其实引入鸡蛋清相对更安全的剂量是:生鸡蛋黄在从蛋清中分离出来后边缘带着的一丢丢蛋清——用分离出来的蛋黄蒸成蛋羹,且在给宝宝添加的时候,只给一丁点儿(也就绿豆粒那么大吧)。坚持几天,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再逐渐增量。往往更容易耐受。
再就是,一部分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当把鸡蛋高温烹调(比如烘焙或炒)时,会比低温烹调出来的鸡蛋(比如煮鸡蛋)更容易耐受。
感兴趣的朋友(特别是敏宝的父母),可以去看一下2022版《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