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萤火虫终于来了!关于 firefly 萤火虫我的最新分析|
★关于品牌名
蔚来 firefly 萤火虫最后的命名就叫 firefly 萤火虫,firefly 和 smart 、mini 类似,也是全球化的命名,而且海外感觉在渠道上会更加多元化,不再像当时蔚来出海成本那么重。
国内叫萤火虫,一个非常可爱个性的名字,而且品牌名和第一台车就叫萤火虫。贺总提过未来可能像 clubman、countryman 或者三门、五门版几个延伸。但品类应该不会太多了。而且萤火虫不像当时乐道,需要提前公布新命名让大家适应几个月再开品牌发布会。
★关于发布与交付
既然是蔚来品牌,所以也可以共享 NIO Day 。但听说 NIO Day 只会发布品牌,不会有新车。估计到时候还有单独亮相、上市发布,到明年上半年交付。这几个月大概是萤火虫的传播周期。
★定位精品小车 空间有惊喜
现阶段看,萤火虫定位精品化,策略和 mini 基本一致,从车身尺寸看不大,但是目前基于方盒子造型,又是短前后悬长轴距、宽体造型,是一个空间主导的小车,后排比 mini 好不少,但不像 smart 现在的车型那么硬朗。
预估车的售价还是之前的 14-15 万起售价,但是 BaaS 后 10 万元左右,每月 200-300 租赁费用。
★可换电 但前期可能不是优先“换电”
萤火虫延续小电池+BaaS 策略,但是不和蔚来共享换电渠道,规格可能也和蔚来和乐道体系有较大不同。
萤火虫换电更类似集装箱换电,体积更小、布局成本更低。但萤火虫分布的三四五线城市更下沉,市场更散,很难像蔚来基于电区房给大家大规模铺设换电站。
所以也有一种可能,萤火虫前期优先级未必是以换电为主,从现在蔚来的口径看,提到的是“补能效率”,没有提及换电两个字。
★进出牛屋
萤火虫和乐道最大的不同,是萤火虫和蔚来共享渠道,可以进出牛屋。所以类似社区、销售、服务都是共享的,这点对于精品小车用户的吸引力我觉得非常大。大概率也会吸引一批蔚来用户增购,包括是家庭用户的增购或者油车换购。
★目前看有两个失望的点
上了地平线征程 5 ,这个比较奇怪。
征程 5 并不是一个比较主路的路线,而且明年上市周期看征程 6 已经量产。如果是征程 5 也基本判断了萤火虫不会有太高级别的智驾能力,只能实现普通 LCC 和高速领航。
内饰“很蔚来”。
大家反馈看这台车内饰看起来“很高级、很蔚来”,和当时我预期萤火虫的“年轻、个性化”取向不太一样,可能这是一台“延续蔚来品牌的豪华小车”,而不是“宝马和MINI之间有个性化”区分的小车。
★萤火虫竞争力:纯电精品小车 品牌有加分
现在国内市场小车市场的种类非常庞大,而且基本完成了纯电的覆盖,所以国内铺设纯电小车,市场机会还是比较大。
从现在月销看,国内:
第一梯队是五菱缤果、海鸥海豚、星愿这类。(月/万台级)
第二梯队是类似欧拉、纳米这类。(月/千台级)
第三梯队是油车系,比如polo、飞度。(月/小百台级)
明显看到各个梯队之间基本都是断档的存在,纯电覆盖小车优势非常明显。其次有了蔚来高端品牌加持,萤火虫进军小车市场这部分品牌还是有加分的。
★萤火虫最大的挑战:对比同级别产品竞争力、渠道和产能。
第一梯队的吉利、比亚迪和五菱卖爆的核心是下沉渠道建设非常完善,下沉市场渗透率高。而萤火虫虽然入驻蔚来,但也意味着不可能单独展开渠道进入三四线市场,还是非常依赖蔚来门店的数量。
其次是产品吸引力,萤火虫和当时极氪 X 的定位比较类似,大家面对的市场问题也比较像。萤火虫 14-15 万级的小车市场和国内目前主流小车市场的价格区间不同,精品小车产品定位会更高,这也是蔚来品牌加分项带来的,但面对的是其他跨品类产品竞争,用户是否买单需要进一步考验市场反馈。
产能的问题应该是目前已知的现实问题,观察看明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