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很多作品,梗概是历史,细节是小说,比如秦灭楚那场决战,王翦PK项燕,司马迁写得非常生动: 面对楚军不断挑战,王翦不仅坚守不出,还每天与士兵们同饮同食,让大家吃好喝好休息好,直至看到他们在玩投石比谁投得远游戏,才说这兵可以用了。 但接下来王翦并未出战,而是等到楚军挑战不成回撤时,才派精锐攻击大破之,阵斩了项燕,继而直捣楚都寿春,灭楚俘其王负刍而还。 咋说呢,精彩指数确实高,但真实性颇值得怀疑,因为这样的打法,当时战场形势下很难存在,而这就要从《史记》漏载的大事件说起了,原来真实的秦灭楚完全不像司马迁所讲的那么简单: 什么秦始皇不听老将王翦灭楚非60万大军不可的谏言,派少壮派李信带20万人马出征大败后,又不得不亲自上门请王剪出山,再率60万秦军最终灭掉楚国,感觉秦军的胜败就是出兵多寡的问题。 那其实呢?1975年睡虎地秦简出土后,田余庆与李开元等史家学者们,从其《编年记》与两封秦兵家信入手,再结合史书零星所载,抽丝剥茧为我们还原了秦灭楚中,一场被遗忘两千年的昌平君反秦之战。 这昌平君可能楚考烈王为质于秦国所生,一辈子大多生活并从政于秦。他是秦王嬴政前期最心腹,不仅领衔镇压了嫪毐之乱,还取代吕不韦做了至少11年丞相。 后在李信出征灭楚那一年,昌平君也被外放镇守郢陈(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这一秦攻楚的军事要地与大后方,看来李信可以放手一搏了。 可哪曾想,就在李信连战连捷即将大功告成时,昌平君却于郢陈起兵反秦了,措手不及的李信,在回军准备平定后方的途中,被郢陈叛军和尾随的项燕楚军前后夹击,遭遇惨败。 之后,王翦才跟着上了战场,哪是什么20万与60万的问题。那接下来,便是攻打郢陈了,秦军艰苦作战了几个月,才拿了下来了,而这时的项燕,应该也是跟昌平君联手抗秦的,后来他还推昌平君为楚国末代国君呢。 那这么一看,《史记》所载,王翦出战后,一开头秦楚主力就两军对垒打阵地战,继而王翦坚守不出啥的,就不存在了,您说是不是。 对了,因为缺失了昌平君反秦这么大的事儿,《史记》里的秦灭楚,小说家言自然还有不少,这里限于篇幅,就不深入探讨,以后再论了。
《史记》里很多作品,梗概是历史,细节是小说,比如秦灭楚那场决战,王翦PK项燕,司
白梦评过去
2024-12-20 13:49:36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