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南通伪军师长施亚夫与新四军约定了暗号:半盒火柴代表敌人将出动一个小队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28 17:56:49

1941年,南通伪军师长施亚夫与新四军约定了暗号:半盒火柴代表敌人将出动一个小队;火柴满满一盒,表示将出动一个中队,一包“大炮台”牌香烟,表示日军将出动一个大队进行扫荡。 15岁时,施亚夫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化名“王生”,参与地下工作。 在充满动荡的时代,他以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才智,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 无论是参与地下活动,还是潜伏在敌营,他始终坚定信念,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1929年,年仅15岁的施亚夫成为中共党员后,便开始了地下工作,他先后参与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和第19路军的革命活动。 1933年,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捕入狱,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始终保持坚定立场,没有泄露任何党的情报。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南京成为战火的焦点。 日军空袭摧毁了老虎桥监狱,施亚夫趁机逃出。他返回家乡南通,却发现那里已经沦陷于日军之手。 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施亚夫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决定自行组织抗日力量。他召集曾经的革命同志,成立了“塘闸工人抗日守土团”,带领队伍开展抗日斗争。 抗日守土团成立初期,面临着武器短缺的困境。 施亚夫审时度势,将目光投向撤退的国民党溃兵。 他带领队伍果断出击,缴获了第一批武器装备,为队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8年,施亚夫得知南通日军军火库的位置,他与队员们夜潜敌营,成功盗取了两箱子弹和48支枪,极大地增强了抗日守土团的战斗力,这支民间抗日武装逐渐成为敌后抗日的重要力量。 1941年5月,施亚夫假装成立"南通绥靖军第七师",自任师长。 在段银宝的引荐下,他得到了汪精卫的赏识和信任。汪伪军急于扩张,对这位"年轻有为"的师长赞赏有加。 施亚夫以过人的智慧和政治才能,迅速在敌人内部站稳了脚跟。 仅仅28岁的他,就被封为少将师长,成了汪伪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施亚夫频繁出入日军高层会议,将得到的重要情报一一送给新四军。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南通青年,凭借热血赤诚的理想信念和过人的勇气智慧,成为了潜伏在敌人内部的一颗"红色棋子",悄悄地扭转着战局的走向。 施亚夫利用在伪军中的职务之便,与新四军约定了一套别出心裁的暗号。 他们用半盒火柴代表敌人出动一个班、满满一盒火柴意味着出动一个中队,而一包"大炮台"牌香烟,则预示着日军要动用一个大队的兵力了。 这一切,都要从施亚夫巧妙打入敌人内部说起。 他用假情报蒙骗了汪伪,靠过人的政治才能获得日军信任。施亚夫多次与新四军将领叶飞、粟裕密会,商定了传递情报的方式。 一个是明面上的师长,一个是地下党的领导人,两人默契十足,配合天衣无缝。 然而,刚开始的时候,这套暗号并不那么顺畅。 有一次,施亚夫得知日军要出动十个大队进攻盐城的新四军军部,连忙让手下送去十包香烟示警。 可是,由于事先考虑不周,情报员并不知晓暗号的含义。 平时他们收到的都是火柴,这回忽然来了十包香烟,还以为是师长给新四军的慰问品,随意找人转赠了。 结果,这条关键情报没能及时送到,差点酿成大祸。 从此以后,施亚夫便请叶飞派了两名得力参谋来当自己的副手。 在这两位参谋的协助下,暗号传递渠道更加顺畅,施亚夫每每都能在日军行动之前将情报准确送出。 新四军借此多次避开敌人的围剿,在苏中地区站稳了脚跟。 施亚夫利用在高层军事会议上的发言权,打探敌人的行动部署,然后第一时间通知新四军。 有一次,他提前得知日军要在苏中地区实施大规模"清乡",立刻派人送信。新四军得到情报后,赶紧到南坎镇开会商议对策。 然而,日军竟然掌握了会议的时间地点,连参会人员的行程都了如指掌。 施亚夫心中警铃大作,意识到新四军内部出了奸细。他假装上厕所,趁机写了一张纸条,让副官火速送给在场的叶飞。 同时,施亚夫故意找日军司令官小林信男闲聊,诈称南坎紧邻海边,根本无处藏身,新四军不可能在那里开会。 小林将信将疑,施亚夫便顺势套出,情报来自日军安插在新四军内部的密探。 叶飞接获纸条,心领神会,立即着手清查内奸。果不其然,一个隐藏很深的奸细被揪了出来。 1944年,日军加紧对伪军的排查,施亚夫的间谍身份面临暴露。他果断决定提前起义,并获得了党组织的批准。 在伪三十四师内部,他秘密成立党支部,成功策反了2000多名伪军。1944年1月5日,施亚夫率部起义,正式回归革命队伍。 这不仅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还对伪军内部产生了强烈震慑效应。 解放战争时期,施亚夫继续为革命事业服务,担任中九分区副参谋长。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于国家建设,出任南京公安总队副总队长,并在江苏省建设委员会任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地下党员到敌后特工,从伪军师长到新中国的建设者,施亚夫用智慧与勇气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 2010年,这位传奇将军在南京逝世,享年96岁。

0 阅读:108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