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然战败后坚持打游击战,带领3000名红军队伍在祁连山死守,条件极为艰苦。 李卓然出生于1899年,湖南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学习非常刻苦。 中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为祖国做贡献的意识,不仅参加了五四运动游行,还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 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苏联留学,学有所成之后回国加入红军队伍,为共产党事业奋斗不息。 参加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工作都是他人生的一部分,虽然有失败的时候,但是他都凭借自己的顽强毅力坚持下来。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在参加完遵义会议之后的临危受命。也就是在懋功成功会师后,李卓然被调去红四方面军部队。 一切都是基于工作的需要,共产党要想打赢战争,就必须要团结,团结就得有让步,李卓然就是其中一位。 李卓然在红四方面军部队一待就是好几年,待的这些年,取得了不少头衔,又是副主任,又是委员会成员等。 后西北局成立,李卓然为了帮助建立最高集体集权领导组织,他开始同红军分裂行为做坚决斗争,召开漳县会议,与张国焘进行斗争,并坚持认为四方面军应该继续北上。 1936年11月,李卓然和陈昌浩、徐向前开始率领红三十军、红九军、红五军等进行西征。 在西征途中,作战四个月,同马步青、马步芳部的优势兵力进行对战,西路军损失惨重,两万多人的队伍瞬间只剩下一半不到。 西路军士气锐减,也慢慢退到了祁连山,准备缓兵作战,稍作休息。 时隔几个月,西路军还是因力量悬殊最终失败,最后剩下3000人。 组织紧急召开了石窝会议,让徐向前与陈昌浩往返向中央汇报,李卓然任工委负责人,指挥西路军进军祁连山。 会议粗略地规划了进军祁连山的路线,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后备力量,李卓然主张部队集体行动,先和中央联系上,再一步一步行进。 但祁连山环境恶劣,那个地方没有汽油和电池,电报都难以运转。经常刮风下雨,环境尤其艰苦,和中央的联系也是步履维艰。 在艰难环境下坚持发电报一个多月后,西路军终于收到中央来电:“西路军要走出祁连山,到新疆星星峡,党中央派陈云、滕代远接你们。”李卓然和余下的战友们终于舒了一口气。 1937年,李卓然终于带领大部队抵达甘新边界的星星峡,也等来了大部队的迎接。 到达星星峡的时候,西路军官兵部队仅存几百人,这几百名将士,在解放战争之后也都当上了将军或者部长。 李卓然一生虽然没有特别波澜壮阔,但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困难,好在他是一名有决心又不怕吃苦的好战士,所有的困难都挺过来了。 进军祁连山的艰苦环境,不亚于当初的挺进大别山,牺牲了那么多将士,李卓然还是决定试一试,以中央命令为准带领大部队往前,最后凭借惊人的领导力为国家保存了一批老前辈骨干。 1989年,90岁的李卓然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结束了他的一生。
李卓然战败后坚持打游击战,带领3000名红军队伍在祁连山死守,条件极为艰苦。
觅翠聊历史
2025-02-10 10:29:07
0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