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战功赫赫的粟裕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从此远离军界,陈赓一语道破原因。

觅翠聊历史 2025-02-20 17:32:48

1958年,战功赫赫的粟裕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从此远离军界,陈赓一语道破原因。   粟裕真正开始崭露头角,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时期他就当上了师长,抗日战争中更是担任新四军师长,指挥部队在敌后和日寇周旋。   那时候的仗打得艰苦卓绝,但也正是这种严酷的环境,锻炼出了粟裕过人的军事才能,他打仗脑子活,敢于出奇制胜,总能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找到突破口。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军事才华更是达到了巅峰,他率领华东野战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打出了像淮海战役这样惊天动地的大决战。   他的战略眼光非常独到,战术指挥又灵活多变,部队在他的指挥下,简直如虎添翼。   毛主席都高度赞扬他,刘伯承元帅更是称赞他是“中国的战略家”,在部队官兵的心目中,粟裕就是战神一般的存在,威望非常高。   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在新中国成立后,却显得格外低调和谦逊。   有人说他这是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也有人觉得他是不是太谦让了,甚至有点“不会来事儿”。   说他谦虚是好品格,但有时候,过分的谦让在复杂的环境中,反而容易被人误读。   时间到了1958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一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突然遭到了严厉的批评,被扣上了“个人主义”“告洋状”等等帽子,甚至有人直接否定他的战功,说他“不懂打仗”。   会议气氛非常紧张,各种指责声铺天盖地而来,粟裕被迫做了检讨,随后就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调离了军队。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事件背后,肯定不仅仅是“个人主义”这么简单,在粟裕最困难的时候,他的老战友陈赓站了出来。   在会上当有人诋毁粟裕“不懂打仗”时,陈赓直接站出来反驳:“粟裕不会打仗?那你告诉我,谁会打仗?!”   这句话掷地有声,有力地回击了那些不公正的指责,也为粟裕说了句公道话。   后来粟裕和陈赓都因为身体原因在上海疗养,两位老战友又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交流。   一次两人促膝长谈,陈赓就非常坦诚地对粟裕分析了他这次遭遇困境的原因,陈赓倒是也很直白。   直言对方是栽在“功劳太大,又不善交际”这八个字上了。   陈赓进一步解释说粟裕功劳太大,战功赫赫,这本身就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嫉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再说粟裕这人,性格又太直率,不会搞人际关系,不会去逢迎别人,更不会拉帮结派。这样一来,在上面就缺少支持,一旦有人想搞他,那就很容易了。   陈赓这番话,可谓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对方听了陈赓的分析,也深有感触。   陈赓的这番话,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上的“点拨”,希望能让粟裕明白,有时候仅仅有功劳和能力是不够的,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还需要懂得一些“生存之道”。   看了粟裕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信源: 戎马一生,粟裕大将的军事任职你了解多少?中国军网2020-08-10 粟裕新中国成立后因三次“擅权”挨批 责任在彭德怀?人民网2017-03-08

0 阅读:75
觅翠聊历史

觅翠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