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疯了,我看到有人说:“哎呀姐,我求你,你骂得太爽了,你再把我骂醒,为啥我要考研?”好,今天我就来怼考研这事儿,考编考研的全都给我闪开! 咱们先说哪三种人最不适合考研。 第一种,文科类(金融和法学除外哈),又是咱们文科,哪儿都有咱文科的事儿。我这人说话直,就直接说了,如果大学期间你完全没参与过任何社会工作,而且你的大学在比较发达的城市,别考研了,千万别考了,别考了! 重要的事儿说三遍啊。因为文科本质上就是服务业,发达城市又是服务业最密集的地方。你在大学期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摸索出自己想走的路,那请问你考研是不是盲目跟风?说白了,就是用身体的勤奋来掩盖头脑的懒惰。要知道,社会给你发的工资,不光代表你的能力,更多代表的是劳动力在当地生存所需的生存资料的一个范围。 简单来讲,在北京,平均工资可能是 1 万块,这是必须达到的水平,不然活不下去。在县城,可能 3000 块就够了,本质是一样的,因为这不完全由你的水平决定,而是由当地生存的最低成本决定。所以对文科生来说,你有多大本事,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懂了吧?除非你是清北复交的顶尖学生。何况这些清北复交的文科生就业又能好到哪儿去?大家去搜搜看。 第二种,如果你的家庭条件特别差,就别考了。学校是特别能掩盖家庭条件差距的地方,每个孩子得到的生活费差距不会太大,而且大家每天一起上课下课,再加上这流媒体时代,大家每天接触的信息也差不多,共同话题也类似,这就会给你一种错觉、一种误区。让你觉得自己和别人都差不多。 可一到毕业,立马就能看出来,一下就回到各自在社会中原本的位置,高下立判。所以家庭条件普通的孩子,更要清楚,你本来就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持你反复试错。再加上现在生产资料过剩,蛋糕就那么大,到你手里能有多少?还不赶紧在社会中占个位子? 别迷信学历带来的光环,因为我知道很多这种家庭的孩子,学习还不错,处于中上水平,在学习中能得到很多正反馈,能有成就感。但咱们终归要脚踏实地过日子呀,早点摆脱对学历的滤镜,早点出去让社会这所大学教教你。 第三种,性格特别活泼的,像我这样的,去读研那就是坐牢。没错,读研等于坐牢,看不完的文献,开不完的会,听不完的讲座,吃不完的亏。咱就想想,上课 45 分钟都坐不住,课间就得出去透透气才能继续坚持的同学,能安安静静做实验吗?能静下心来看那几千篇文献? 而且像咱们这种性格活泼、灵活的人,鬼主意多,鬼机灵,不太喜欢墨守成规,对规则的约束不太在意。你想啊,那句话怎么说的,既来之则安之,这种灵活性会让你和严谨的氛围格格不入。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短期内可能还能装装样子循规蹈矩,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会觉得压抑、憋屈。 一想到每周都要经历一次组会,就痛苦得不行。这种反复的精神煎熬、心理折磨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你能吗?很难坚持的,性价比会让你觉得很低。
大家都疯了,我看到有人说:“哎呀姐,我求你,你骂得太爽了,你再把我骂醒,为啥我要
怀揣梦想的可爱球球
2025-02-24 19:47:35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