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毛岸青参加了母亲杨开慧纪念活动,67岁的他十分动容,更是讲了一番让人无比泪目的心里话。 杨开慧出身名门,本可安稳度日,却因目睹国家衰败、人民困苦,毅然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 她与有着共同理想的毛泽东结为夫妻,还成为我国早期为数不多的女党员之一。 1927年秋收起义爆发前夕,毛泽东悄然离开,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杨开慧追上送别,缝银圆入丈夫口袋的细节,尽显夫妻情深,却不想成为夫妻二人最后的故事。 起义后她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隐藏在板仓老家,当时长沙反动势力猖獗,板仓又临近长沙,她的处境极其危险,更危险的是敌人早已知晓她是毛泽东的妻子,多次搜捕。 杨开慧好不容易偷偷溜回长沙城,却撞见了一幕让她肝肠寸断的场景: 女红军战士伍若兰的头颅被高高挂起正在示众,这惨绝人寰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灵。 其实为了革命,她早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但想到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她还是心如刀绞。 于是深思熟虑后,写下了那封著名的“托孤信”,把自己的孩子都托付给堂弟杨开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无限牵挂,和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 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她对毛泽东的思念从未停止,给丈夫写了很多信,这些真挚的文字,展现了她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复杂情感。 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失败后,湖南军阀何键疯狂反扑,悬赏千元大洋捉拿杨开慧,10月24日晚杨开慧不幸被捕。 牢房阴冷潮湿,敌人软硬兼施,但她始终不为所动,威武不屈。 为了让她屈服,审讯官使出杀手锏,承诺只要她和毛泽东离婚,划清界线,立马就能重获自由。 面对敌人的劝降,杨开慧根本不吃那一套,直接硬气地怼回去:“想让我们离婚门儿都没有,我巴不得他革命早点成功!” 审讯的人又换了招数,报社记者也来“采访”,想让她“认罪”。杨开慧压根不理会。 对方还在劝说她,让她好好想想,争取“宽大处理”,但是遭到了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绝。 对方一看软硬兼施都没用,彻底恼火了,气急败坏地下令:枪毙杨开慧,还要把尸体挂在城门上示众三天。 就这样在1930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为了信仰,英勇牺牲。 时光流转,革命终于成功。 1990年纪念活动现场,当人们瞻仰着杨开慧烈士的塑像时,仿佛又看到了那位坚强、勇敢的女性。 毛岸青缓缓走到塑像前,凝视着母亲的面容,眼眶湿润了,他声音低沉,却饱含深情地讲述着对母亲的思念。 他哽咽着回忆起小时候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虽然生活艰苦,但母亲总是尽力给他们温暖和关爱。 他动情地说母亲是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牺牲的,她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毛岸青的讲话,真挚感人,现场许多人听得热泪盈眶,深深地体会到他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崇高敬意。 信源: 学习时报 2021-07-16 气节芬芳的湖湘巾帼杨开慧 中国青年网 2022-07-08 菅纫姿与杨开慧“隔空对话”
1990年毛岸青参加了母亲杨开慧纪念活动,67岁的他十分动容,更是讲了一番让人无
觅翠聊历史
2025-02-25 17:32: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