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号航母在十几艘船只的拖带、护卫下,顺利通过土耳其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3-12 13:58:18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号航母在十几艘船只的拖带、护卫下,顺利通过土耳其海峡。 至此,“瓦良格”已经在黑海上漂泊了502天! 这时由于美国军舰封锁了苏伊士运河,“瓦良格”船队只好走大西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 2001年瓦良格号(即后来的辽宁舰)从爱琴海回国时未选择苏伊士运河,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1. 土耳其海峡的教训与埃及的潜在阻挠 - 土耳其的刁难:瓦良格号在通过土耳其海峡(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时,因土耳其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施压,以“航母无动力、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为由,要求中国支付高额保险金并提供第三方担保。经过长达一年半的谈判,中国被迫接受苛刻条件(如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并由希腊担保后,才得以通过。 - 埃及的立场:苏伊士运河虽理论上可通行瓦良格号(当时运河允许15万吨级船舶,而瓦良格号满载排水量约6万吨),但埃及与美国关系密切,可能效仿土耳其对中国进行刁难。中国为避免再次陷入外交僵局,选择放弃这条捷径。 2. 船只自身的航行风险 - 无动力拖拽的操作难度:瓦良格号无主动力系统,全程需拖船牵引,航速仅4节。苏伊士运河航道狭窄且繁忙,大型拖船编队通过易引发拥堵,甚至可能因风浪导致碰撞事故(此前在爱琴海已发生拖缆断裂事件)。 - 国际政治压力:美国等国试图阻挠瓦良格号归国,若在运河被扣留或遭遇“技术性”阻碍(如埃及以“安全”为由拒绝通行),可能导致更长时间延误甚至损失。 3. 战略选择与国际公海的安全性 - 绕道好望角的可行性:尽管航程增加约8000公里,但绕行非洲西海岸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路线均为公海,不受单一国家控制,可避免政治干预。 - 时间与成本权衡:绕行虽耗时4个月(加上土耳其扣留的两年多,总耗时超三年),但相较于可能被埃及长期扣留的风险,仍是更优选择。 总结 瓦良格号最终选择绕行非洲,是中国在权衡地缘政治风险、运河通行不确定性及船只操作安全后的无奈之举。这一决策既反映了当时中国海军实力不足的现实,也凸显了国际环境对军事装备引进的复杂影响。 根据现有信息,2001年美国并未封锁苏伊士运河。目前可查的历史记录中,苏伊士运河在2001年并未发生由美国主导的封锁事件。这一时期美国的主要关注点是国内安全(如9·11事件)和中东反恐战争,并未涉及对苏伊士运河的直接军事行动。 可能存在的误解或混淆: 1. 2021年“长赐”号货轮搁浅事件:2021年3月,一艘巨型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导致航道堵塞,但这是意外事故,与美国无关。 2. 历史事件关联:苏伊士运河曾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中因埃及国有化引发英法以军事干预,但美国当时并未直接封锁运河,而是通过外交手段施压。 3. 地缘政治背景: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对石油运输的关注可能被误认为“封锁”,但实际是常态化部署。 苏伊士运河作为全球贸易咽喉,其畅通对国际航运至关重要。美国虽未封锁该运河,但会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保障其战略利益,例如确保能源运输安全和应对地区冲突。若涉及其他具体事件,请提供更多细节以便进一步分析。

0 阅读:0
书竹随心过去

书竹随心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