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小港“莘东炉包铺”的故事 朋友们,我自幼爱吃炉包。同时,我的母亲会做炉包,我也会做炉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青岛的炉包,我都吃遍了。 反正记不清是哪年了,莘东炉包铺开业的当天,是街道上的四五个老太太在那里忙活,我骑着自行车,正从门前经过。见店里没有顾客,这才知道,此日正是开业。 好像是一毛钱一两,一两四个还是五个,倒是便宜。中午回家和母亲一尝,差点全吐了。 因为炉包里面的韭菜全都烂糊糊的,肉也不新鲜,还全是肚皮囊子,几乎没有瘦肉,不香。 自此之后,母亲嘱咐,绝对不要买这家的炉包。 不过,因为我在冠县路盐化厂工作,冠县路临近小港一段,有好几个里院,都是盐场宿舍。由于经常在同事家玩,故常常见到有吃莘东炉包的。 一问,别人也不爱吃,只图其便宜。 还记得农村人进城包沙发,做大衣橱的时候,城市人招待他们的午饭,也多是莘东炉包。还有从东镇和水清沟跑来买的。 有一次,炉包铺忙不过来,还来请我厂食堂的师傅去帮忙。我正好在她家里玩,也就随着去帮厨。 我说:“没想到你们的买卖这么火,人手都不够用的了。” 她们一听就笑了。 我又问:“像你们这样的炉包,主要面对的顾客群是谁?” 记得一位老大妈告诉我:“主要是卖给打鱼、驶船的。你别看几乎全是大肥肉,就他们爱吃!” 我一听,可不是么。我们厂后海码头,经常有卸盐的船,这些盐民也爱吃莘东炉包。 呵呵,不过我一直难于下咽。一是工艺过于粗糙,二是食材不新鲜。没办法,土造的。
王铎:小港“莘东炉包铺”的故事 朋友们,我自幼爱吃炉包。同时,我的母亲会做炉包
文有王铎
2025-03-19 20:23: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