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虐爱”的执着,深深透漏出人性
憨憨说文学
2025-03-28 15:44:19
邻居家最近闹离婚,妈妈状态特别差,有时候甚至会虐待女儿。可女儿咬着牙,就是坚决不跟爸爸走。
.
看到这样的事后,我问自己的女儿:“宝贝,要是有个小朋友的妈妈经常打她骂她,你觉得这个小朋友会不会离开妈妈呀?”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说:“不会。”我又问:“为啥呀?”女儿说:“因为那是她妈妈呀。”
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忍不住开始思考:为啥孩子被这么对待,却还是把妈妈当成全世界呢?后来,我在《不要挑战人性》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这和哈洛的恒河猴实验有关。
.
在那个实验里,小猴子们就算“绒布妈妈”不能给它们食物,只有冰冷的“铁丝妈妈”能提供吃的,它们还是更愿意和温暖的“绒布妈妈”待在一起。
.
这就和孩子对妈妈的爱一样,哪怕妈妈有时候会伤害自己,可那份情感上的依赖,让孩子怎么也割舍不下。看着邻居家孩子这么累,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特别心疼。
咱当父母的,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到底该带给他们啥呢?书里有个波波玩偶实验,真的给我上了一课。
实验里,大人对着玩偶又打又骂,孩子在一旁看着,等孩子单独和玩偶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打骂玩偶。这就说明,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大人行为的影响,他们会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
所以,咱平时跟孩子相处,一举一动都得注意,说不定咱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就被孩子学了去。
.
还有双生子爬梯实验,也让我感触很深。这个实验里,让一对双胞胎,一个早点学爬梯,一个晚点学。结果发现,早学的孩子一开始进步快,可到最后,两个孩子爬梯的水平差不多。实验告诉我们,成长得等合适的时机,就像孩子学走路,得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不能劈头盖脸一顿骂,得耐心地跟他们一起分析原因,让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努力,下次就能进步。
读了《不要挑战人性》里这些心理学效应,我才明白,爱孩子得懂孩子的心。
.
这本书收录了史上有名的 20 个有关人性的实验,
比如霍桑实验:效率来自尊重和认可,让我们知道给予孩子尊重与认可;
认知失调实验: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思考,掌控自己的命运;
斯坦福监狱实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提醒我们要警惕环境对孩子人性的潜在影响。
在家庭的漫漫长路上,看见家人的心,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