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拄着拐杖的陈赓,笑得很开心,仔细看会发现他的左边的人是萧华,右边是萧

熹然说历史 2025-04-09 22:23:18

1960年,拄着拐杖的陈赓,笑得很开心,仔细看会发现他的左边的人是萧华,右边是萧劲光,而这一张老照片也是当时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后,留下的一张合影。 1960年秋天,北京某处,几位将军站成一排,摄影师正在调整机位,准备拍摄军委扩大会议后的合影。叶剑英、谭政、萧劲光、陈赓、萧华——这五位开国元勋依次站立,其中陈赓大将手持拐杖,却笑得最为灿烂。 "赓老,你站中间点。"萧劲光轻声提醒道。 "是啊,你的腿不好,我们扶你。"萧华关切地说。 陈赓却爽朗一笑:"没事,这点小伤算什么!当年在延安打仗时比这严重多了。" 这就是陈赓,即使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依然不愿在战友面前表现出丝毫的衰弱。事实上,自从1957年12月19日那次突发心肌梗塞后,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容乐观。那次心梗来得突然,医生们经过紧急抢救才让他转危为安,但这也给他留下了难以痊愈的心脏病根。 镜头定格的瞬间,陈赓如往常一样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开口露齿笑容。这个笑容几乎成了他的招牌,在他留存下来的照片中,几乎找不到一张不笑的。无论是战场前线还是会议室里,这个笑容总能为紧张的气氛注入一丝轻松。 "你们知道吗,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指挥部队挖地道时,连美军的记者都惊叹不已。"合影后,陈赓坐下来与战友们闲聊,"他们称我们的工事为'地下长城'!" 这并非夸张之词。1953年,当陈赓接替彭德怀主持志愿军工作后,面对装备优势明显的美军,他创造性地采用了地道战术。在他的指挥下,志愿军战士们在朝鲜战场挖出了四通八达的地下工事网络,有效抵消了敌方的火力优势,保存了我方有生力量。 "陈赓啊,你要是不当军人,去当个相声演员准能红遍全国。"叶剑英笑着说。 "老叶你这是埋汰我呢?"陈赓眨眨眼,"我可是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排名第四呢!" 众人哈哈大笑。陈赓的幽默感在高级将领中是出了名的。即使在毛主席、周总理面前,他也敢开玩笑,而领导们也都拿他没办法。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在革命队伍中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还成为一位活跃气氛的开心果。 谁能想到,就在这张照片拍摄后不到一年,1961年3月16日,这位笑容灿烂的大将就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人世,成为第一位离世的开国大将。 军委扩大会议结束后,陈赓婉拒了战友们的聚餐邀请,急切地赶回了上海的家。1960年秋,在上海丁香花园的家中,他召集妻子傅涯和四个孩子拍下了最后一张全家福。照片中,57岁的陈赓虽然面带笑容,但眼睛里的疲惫和苍白的面色却无法掩饰。傅涯站在他右侧,眉宇间写满了担忧;左边是15岁的长子陈知建,旁边是次子陈知庶和小儿子陈知涯,而他右边则是唯一的女儿陈知进。 "孩子们,不管将来你们做什么,都要记住自己是陈赓的孩子。"他轻轻地对孩子们说,似乎预感到什么。果然,就在这张照片拍摄后的第二年,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58岁。 消息传来,战友们无不悲痛。粟裕闻讯痛哭不止,李克农怒摔酒杯,心情悲痛至极。陈赓是第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他的离去让战友们感到无比惋惜。 此时的傅涯才43岁,肩上突然担起了抚养四个未成年孩子的重担。除了长子陈知非(陈赓与第一任妻子王根英的儿子)已经成年,其他孩子都需要照顾和教育。傅涯一边抚养孩子,一边整理陈赓生前留下的日记和资料,后来将它们整理出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将领。 那是在1943年,延安窑洞里的一场简朴婚礼。40岁的陈赓和25岁的傅涯结为夫妻。虽然年龄相差十五岁,但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两人走到一起。傅涯钦佩陈赓的坚强与勇敢,陈赓也欣赏傅涯的坚韧与聪慧。婚后的18年里,他们生育了四个孩子,组建了温馨的家庭。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已经是陈赓的第二段婚姻。1927年,他与王根英结为夫妻,那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但革命的需要让两人分隔两地。1939年,在一次与日军的激战中,33岁的王根英为了抢救一份重要文件不幸牺牲,身体被鲜血染红。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一向喜欢写日记的陈赓,整整一个月没有落笔,并决心为王根英守节三年。他们的儿子陈知非后来成为了一名教授和高级工程师。 岁月流转,在傅涯的悉心教导下,所有孩子都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始终铭记自己是陈赓的后代,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傅涯的晚年被孩子们的关爱所环绕,家人团聚的时刻是她最幸福的时光。 2010年,92岁高龄的傅涯离世。临终前,她叮嘱孩子们将王根英与陈赓合葬,自己另找地方安葬。然而,经过商议,五个子女决定将父亲陈赓、王根英和母亲傅涯三人一同合葬,并将陈赓的墓从北京八宝山迁回家乡,让三人永远长眠在清山绿水之间。

0 阅读:7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