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卖掉所有金牌!”2003年,奥运冠军陈晓敏,卖掉自己的9

如梦菲记 2025-04-10 16:19:28

“我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卖掉所有金牌!”2003年,奥运冠军陈晓敏,卖掉自己的9枚金牌,换取339万,被人质疑后,坚定地说出了这句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3年的一个夏日,北京一家拍卖行里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台上站着陈晓敏,那个曾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摘下女子举重63公斤级金牌的冠军。   她手里拿着的不是杠铃,而是9枚金光闪闪的奖牌,这些奖牌见证了她十多年的拼搏,如今却要被拍卖,拍卖师喊出一个个数字,最后定格在339万元,消息传出去,舆论炸了锅。   有人骂她不珍惜荣誉,有人说她把国家的骄傲当儿戏,可她站在风口浪尖上,平静地说:“我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卖掉所有金牌!”这话掷地有声,像一颗石子丢进水里,激起层层涟漪。   陈晓敏的起点并不高,她出生在广东鹤山的一个小村子,家里种田为生,小时候常帮着干活,练出一身力气,五年级那年,体育老师带着个陌生男人走进教室,把她叫出去测了测体能,说她是举重的好苗子。   她懵懵懂懂地进了鹤山体校,后来又进了省队、国家队,一路走来,她靠的不只是天分,还有咬牙硬撑的劲儿,1994年,她拿下全国冠军,同年在亚运会上破了世界纪录。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她站上最高领奖台,国旗升起时,她眼里全是泪,可辉煌没多久,训练留下的伤病找上门,左腿摔过一次后再也扛不住高强度,她只能退下来,那9枚金牌,成了她青春的全部见证。   退役后的日子不轻松,陈晓敏没沉浸在过去的荣耀里,她常回老家看看,每次都觉得心里堵得慌,村里的学校破得不成样子,孩子们挤在漏风的教室里,课本都不齐全。   她小时候也穷过,知道没书读是什么滋味,就想着为这些孩子做点啥,她试着拉赞助、办活动,可钱总凑不够。   有一天,她盯着柜子里的金牌,突然有了主意:卖了吧,换成钱盖学校,她跟家人说了这个打算,家里人劝她三思,可她主意定了,说这些牌子放着也就是个念想,能帮到人比啥都强。   拍卖那天,场外记者围了一圈,网上吵得更凶,有人说她不配当冠军,拿国家的荣誉换钱,还问她有没有良心,陈晓敏听着这些话,心里不是没波澜,可她没退缩。   她跟记者说,金牌是她的,也是大家的,能拿来做事,比锁在箱子里有意义,她知道,外人看她是风光过的奥运冠军,可她心里清楚,那些奖牌的价值不该止于过去。   她顶着骂声,把拍卖的事办完了,339万到手后,她没留一分,全捐给了家乡的教育项目。   钱送到村里那天,乡亲们都来了,陈晓敏没闲着,跟着施工队跑前跑后,搬砖、扛材料,手上磨出茧子也不在乎。   村里人看她忙活,慢慢明白了她的心思,有人端来碗水,有人送点自家做的饭,她接过来笑着吃,心里踏实,几个月后,一所新学校立起来了,教室明亮,桌椅齐整,孩子们跑进来,眼睛亮得像星星。   开学那天,村长拉着她的手说,多亏了她,孩子们有地方念书了,她站在校门口,看着小孩们背着书包跑进去,心里满满的,她跟一个小男孩说:“好好学,将来走出去。”那男孩点点头,笑得特别甜。   学校建好后,陈晓敏没停下脚步,她去了华南师范大学,学了法律,想用知识帮更多人,毕业后,她进了《羊城晚报》,当上团委书记,组织活动、办实事,忙得不比举重时轻松。   她说,举重教会她扛起重量,后来她想扛起更多人的希望,拍卖金牌的事渐渐传开,骂她的人少了,夸她的人多了,有人问她后不后悔,她摇摇头,说这辈子最值的事,就是让那些金牌有了新用处。   多年过去了,陈晓敏偶尔会想起那9枚金牌,她不觉得可惜,反而觉得欣慰,那些奖牌换来的339万,盖起了学校,点亮了孩子的未来,她常说,冠军不是终点,能帮到人,才是真赢了。   当年拍卖时,她顶着质疑说了那句“我做得最正确的事”,如今再看,这话不只是她的信念,也是她给家乡留下的希望。   村里的学校还在,孩子们在里面读书,她的故事也留在那儿,像一盏灯,照着更多人往前走,她没再拿过金牌,可她赢了比奖牌更重的东西。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浪网2024-06-17《奥运冠军陈晓敏卖金牌获339万,坚定选择引发热议》

0 阅读:2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