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施琅收复台湾后,成了最大的包租公,就连康熙都无可奈何,任由施琅留下了

花开富贵坊 2025-04-22 12:20:31

1682年,施琅收复台湾后,成了最大的包租公,就连康熙都无可奈何,任由施琅留下了200年也花不完的巨额遗产! 主要信源:(厦门广电网——【根脉(二)】收台名将施琅:力主留台 靖海宁边) 十七岁就扛枪打仗的福建小伙施琅,这辈子活得比戏文还精彩。原本跟着明朝郑家军混饭吃,后来改换门庭投了清朝,最后竟然亲手把台湾收回来,成了康熙爷跟前的大红人。 这人啊,真像墙头草似的来回倒,可偏偏每次都能倒出个名堂来。 施琅老家在泉州府,祖上出过当官的,在当地也算有点脸面。这小子打小就爱舞刀弄枪,十七岁就跟着大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当兵。 那时候郑芝龙虽然挂着海盗名头,倒是讲究江湖规矩,手下人不准欺负老百姓,也不准糟蹋妇女。 施琅跟着郑家军混了几年,跟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成了拜把子兄弟,俩人脾气都冲,倒是投缘得很。 明朝快完蛋那会儿,顺治皇帝派人来招安。 郑芝龙看着清军势大,想带着队伍投降,可儿子郑成功死活不同意。 施琅这时候动了小心思,觉得跟着明朝没前途,干脆跟着老上司投了清廷。 谁承想清朝压根看不上这帮降将,把郑芝龙扣在京城当人质,最后还给咔嚓了。 施琅在清军里混得也憋屈,人家嫌他出身不正,连个正经带兵的机会都不给。 憋了一肚子火的施琅又跑回郑成功那儿。 郑成功也是够义气,不但没计较他叛变的事儿,还让他继续带兵打仗。 施琅带着队伍跟清军死磕,接连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响。 可这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跟老上司郑成功说话越来越没规矩,后来干脆因为手下人犯了事,跟郑成功闹掰了。 施琅脾气上来,连招呼都不打就剃头当和尚去了,气得郑成功把他爹和弟弟都给砍了。 这下可好,两家结下死仇。 施琅又跑回清朝,这回倒是赶上了好时候。 康熙爷刚登基,正缺会打海战的人才,就让他在福建水师当了大官。 憋了二十年的施琅终于逮着机会,给康熙上书说要打台湾。 台湾岛上的郑家军,正是当年郑成功的后人,施琅这是憋着要报杀父之仇呢。 康熙爷也不是吃素的,知道施琅有私心,可架不住台湾老闹腾,最后拍板说打。 施琅带着福建水师浩浩荡荡杀向澎湖,跟郑家军打了七天七夜。 打仗这事还真得看天时,施琅专门挑了刮西南风的季节出兵,战船顺风而下,把郑家军打得落花流水。 拿下澎湖后,台湾本岛就像熟透的果子,轻轻松松就给摘了。 朝廷里那帮大臣听说台湾拿下来了,都说这破岛留着费钱,不如扔了不要。 施琅这回倒是清醒,跟康熙掰着手指头算账:台湾要是不要,荷兰红毛鬼肯定要占,到时候东南沿海永无宁日。 康熙听得直点头,不光让台湾归了大清,还封施琅当靖海侯,把台湾交给他管。 施琅在台湾那日子,简直比土皇帝还滋润。 先是假模假样去祭拜郑成功庙,把老对头夸得跟朵花似的,老百姓还真当他是心胸宽广的好官。 背地里可没少捞好处,把台湾的好田地都划拉到自己名下,成了岛上最大的地主。 他还立了个规矩,台湾人想回大陆可以,但不准带家眷,明摆着要把老百姓拴在岛上给他种地交租。 康熙爷在京城听说这事,气得直拍桌子,可架不住台湾离得远,施琅又立了大功,最后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施琅这包租公当得舒坦,攒下的家产别说两百年,三百年都花不完。 更绝的是他儿子施世纶,偏偏是个大清官,在江南当官时连口热乎饭都舍不得吃,老百姓送他个外号"施青天",康熙还专门下旨表彰。 这爷俩一个贪一个清,倒成了清朝官场的奇景。 施琅活到七十六岁才咽气,这辈子叛过明朝投清朝,跟郑家父子两代人结仇,最后亲手灭了郑家。 你说他是大汉奸还是大忠臣?这事儿还真说不清。 老百姓有句老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跟着哪个主子就唱哪出戏。 倒是台湾这块地皮,幸亏当年施琅死命劝康熙留着,要不然现在指不定在谁手里攥着呢。

0 阅读:50
花开富贵坊

花开富贵坊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与您共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