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圣彼得堡市郊,一头棕熊发疯似地冲向叶利钦。危急之际,叶利钦7个助手吓得

熹然说历史 2025-04-26 20:26:38

1994年圣彼得堡市郊,一头棕熊发疯似地冲向叶利钦。危急之际,叶利钦7个助手吓得钻进了桌底。唯有沉默不语的普京,冷静取枪、上膛,伴随着“砰砰”两声枪响,棕熊被击毙仰倒在地。 1994年的俄罗斯,宛如一艘在暴风雨中颠簸的战舰。叶利钦这位63岁的总统每天面对的不是国家复兴的喜悦,而是无穷无尽的烦忧。 那年秋天,当时的圣彼得堡市长索布恰克向叶利钦发出了一个邀请:"总统先生,不如来我们这里打打猎、散散心吧。"常年紧绷的神经让叶利钦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他不知道的是,这次为了放松的出行,竟会在俄罗斯的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叶利钦抵达圣彼得堡郊外的猎场后,工作人员已在草坪上摆好了桌椅和食物,准备午餐后直接进入森林狩猎。叶利钦环顾四周,注意到桌子一侧还有一把空着的椅子。 "那是谁的位置?"叶利钦随口问道。 "是给副市长普京准备的,"旁边的人回答,"这个家伙经常迟到。" 这就是叶利钦对普京的第一印象:一个在重要场合都会迟到的副市长。 当普京终于赶到时,大家已经开始用餐。这位42岁的副市长并没有为自己的迟到做任何解释,只简单地说了句"我迟到了",便默默地坐下来吃饭。事后人们才知道,普京迟到是因为他那辆破旧的伏尔加轿车半路抛锚,他在路边修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继续前行。 在场的人们有说有笑,唯独普京沉默不语,专心吃饭。就在这时,一头体型硕大的棕熊突然从不远处的灌木丛中窜出,站在离餐桌不远的地方,眼睛警惕地转动着,前爪不安地刨着地面。 场面顿时乱作一团。叶利钦由于过度紧张,眼镜不慎掉落。他的七名随行人员立刻蹲到桌子底下,表面上是帮总统找眼镜,实则是本能地寻求掩护。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一副眼镜的下落。 而在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普京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镇定。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躲避,而是迅速站起身来,从旁边的枪架上拿起猎枪,熟练地上膛瞄准。 两声枪响划破了郊外的宁静——野生棕熊被击中,轰然倒地。 这一刻,叶利钦从桌下探出头来,看到的是一个穿着合体迷彩服、抱着猎枪、目光坚定的普京。与那些西装革履却在危急时刻躲避的官员截然不同,普京的举动显示出非比寻常的勇气和果断。 这一切发生在俄罗斯最艰难的时期:国家正经历着经济衰退,到90年代末,GDP已较十年前缩水近一半;外债累积达1500亿美元,内债也高达580亿美元;军事预算仅为美国的1/70;地方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日益尖锐,约25%的地方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悖…… 叶利钦从桌子底下钻出来,眼睛直直地盯着棕熊倒下的方向,又看向仍然站立如松的普京。这个身着迷彩服的男人,手持猎枪的姿势专业而自信,仿佛这不是一场突发的危机,而是他早已预演过无数次的场景。 "他用猎枪打死棕熊的动作一气呵成,持枪的动作非常专业,处处透露着自信和果敢,抱着枪,就像紧紧抱着自己的爱人。"叶利钦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普京的钦佩。 狩猎活动在这一惊险事件后草草结束,但叶利钦的心中却种下了一个念头。临别时,他对索布恰克说出了那句后来被证明意义非凡的话:"这个人,必须到莫斯科去。" 在1990年代的俄罗斯,叶利钦的总统府宛如一座风雨飘摇的高楼。高频率的人事更迭成了常态:7个总理、7个安全局长、10个财政部长、6个内政部长不断轮换,政府内部协调性和政策执行力受到严重阻碍。同时,那些在私有化浪潮中积累巨额财富的"寡头"们深度渗透政府,通过财政和媒体资源影响甚至直接干预政策决策。 更糟的是,军队的状况日益恶化。1999年,俄罗斯的军事开支仅有70亿美元,而美国同期为2888亿美元,相差70倍之多。许多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军事装备因缺乏维护而老化,有些部队甚至因为交不起电费而被停电。 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利钦开始寻找能够接替他的人选。正如他的小女儿塔季扬娜后来在博客中透露的:"爸爸想看到下任总统是新一代的人,年轻,有新的观念,第二,这个人要强而有力,性格刚毅,自己能承担责任。" 经过深思熟虑,在二十个候选人中,叶利钦最终选择了普京。不仅因为那次猎场上的表现,还因为普京那种安静和克制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他对待老师的尊重态度,让叶利钦看到了俄罗斯的希望。此外,普京有能力在未来的大选中战胜俄罗斯共产党,也是叶利钦选择他的重要理由。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做出了一个令全世界大为惊讶的决定:宣布提前辞职,将权力全部移交给当时48岁的普京。在辞职讲话中,叶利钦郑重地托付普京:"照顾好俄罗斯!"这简单的四个字,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叶利钦对这位年轻接班人的全部信任。

0 阅读:8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