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一大损失!”2000年,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年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加高考,考出了566的高分,但他却只读了1年大学,就嫌弃太简单回家了,如此的奇人,令人好奇之余,又感到十分质疑,究竟是觉得大学太简单,还是被打回原形? 敬请看官老爷们点一下“关注”,可以留下您的精彩见解,感谢分享与支持哟! 2011年深秋,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落地窗前,11岁的苏刘溢正盯着电脑屏幕发呆,窗外飘着细雨,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改变命运的夏天。 当同龄孩子还在玩弹珠时,他已用闲暇时间时间翻完了小学所有课本,此刻指尖划过的编程代码,远比教室里微积分课本更让他着迷。 这个被称作"中国最小大学生"的少年,人生轨迹像坐上了火箭,7岁那年,他对着初中数学试卷侃侃而谈的场景,至今仍是家乡茶余饭后的传奇。 初中老师看着这个还没到课桌高的孩子,在黑板上刷刷写满微积分公式,惊得连茶杯打翻都浑然不觉。 更令人瞠目的是,当其他初中生还在为几何题抓耳挠腮时,苏刘溢已经捧着爱因斯坦相对论原典,用自学的编程语言敲出了第一个小游戏,"要不让孩子试试高考?" 父母忐忑的提议,2010年考场外,当保安拦住这个背着卡通书包的考生时,谁也没想到他会考出远超一本线的成绩。 南方科技大学抛来的橄榄枝,让这个家庭既欣喜又惶恐——校长朱清时亲自面试时,苏刘溢关于量子物理的见解,让这位老教育家连眼镜都滑到了鼻尖。 但命运的馈赠早已标好价格,大学宿舍的第一夜,苏刘溢蜷缩在上铺,听着室友们讨论篮球明星,突然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割裂。 课堂上,当教授讲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他忍不住举手打断老师,这个公式在量子计算领域有更优雅的证明方式。 于是,满堂寂静中,他看见前排学长回头投来的复杂眼神。 其实苏刘溢不是没努力过,他强迫自己参加社团活动,却在狼人杀游戏中因分不清"预言家"和"平民"的角色急得直跺脚。 他尝试在QQ空间记录大学生活,字里行间都是对实验室的热爱,却对宿舍联谊只字不提。 最要命的是那些无法自控的瞬间——当教授转身写板书时,他会突然蹲在椅子上观察吊灯摇晃的频率,或者用粉笔在讲台画满傅里叶变换的曲线图。 退学传言四起那天,苏刘溢正躲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离职的老教授摘下眼镜:小苏啊,你本该在麻省理工的实验室里改变世界,这句话像根刺,其实他何尝不想安稳读书。 只是每当坐在教室,那些跳跃的思维就像脱缰野马,拉都拉不住,回家调整的日子,母亲端着牛奶经过他的房间时,常听见里面传出噼里啪啦的键盘声,间或夹杂着稚嫩的欢呼:"成功啦!" 书房墙上贴满了便签纸,从《自然》期刊最新论文到科幻小说构想,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个12岁少年的精神世界。 有时深夜起床,父母会发现儿子蜷缩在飘窗上,对着星空比划着多维空间的模型。 如今十年过去,当"伤仲永"的议论逐渐平息,苏刘溢的名字却以另一种方式活在科研圈。 据说他在家乡组建了民间实验室,带着几个年轻程序员攻克人工智能难题,有次被问及当年退学,他晃着手机笑道:大学教室装不下我的思维,但互联网可以。 屏幕蓝光映在他年轻的脸上,恍惚间又见当年那个在考场奋笔疾书的少年,这场始于神童神话的教育实验,终究没有标准答案。 当我们在惊叹"别人家孩子"时,是否想过:那些早熟的果实,或许本该有不同寻常的成长节奏? 就像苏刘溢书房里那盆被精心照料的昙花,人们总惋惜它夜间绽放无人欣赏,却忘了月光本就是它最璀璨的舞台。
“国家的一大损失!”2000年,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年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
安卉的
2025-04-28 11:22: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