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之死:病发时妻子不在身边,救护车上,他留下3字遗言后,陷入重度昏迷。妻子赶到医院时,面临一个艰难选择:放弃治疗,或者做开颅手术。 那天的北京很冷,只有零下几度。史铁生病发时,妻子陈希米正在下班回家路上。救护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时,她忍不住感慨:在这么冷的天病倒也太遭罪了。 拐进胡同时,陈希米看到救护车停在自家院子前,心里咯噔一下,下一秒便看见丈夫被抬上救护车。她着急忙慌跑过去,跟着上了车,扑到丈夫身上。 史铁生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对妻子说:“我……没事”。陈希米眼泪差点流下来,都什么时候了,丈夫还在试图安慰她。那时陈希米还不知道,这3个字会是丈夫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遗言。 到医院时,史铁生早已重度昏迷,对光的反应完全消失。医生让陈希米赶紧做决定:放弃治疗,或者做开颅手术。 作为携手20年的伴侣,陈希米当然不愿意放弃治疗。但是,做开颅手术也许能保住史铁生的生命,却很大可能会成为植物人。 陈希米不禁思考:史铁生活到最狂妄不羁的20岁突然失去双腿,半生拘囿于轮椅的他,会愿意自己的大脑也受到禁锢吗? 不!他不愿意!没人比陈希米这个枕边人更了解史铁生,她知道,那样的话史铁生会生不如死。 然而,面对生死抉择,理解不代表能够坦然接受。陈希米还想再努力一下,她辗转找到国内脑科专家凌峰,对方接到电话后火速赶来。 陈希米眼里燃起希望:凌峰医术高明,曾把很多人从鬼门关上抢救回来,说不定会有奇迹…… 很快,凌峰到达医院,一番诊断过后,得出的诊断还是一样:做开颅手术,康复的几率几乎为零。 陈希米眼里的光渐渐熄灭。一切又回到原点:如何抉择? 看着病床上一动不动的丈夫,陈希米突然想起,史铁生曾在文章中写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精彩和美好。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这句话让陈希米做出最后的抉择:放弃治疗! 话说出口的时候,陈希米泪如雨下,她的内心多么不舍啊!但又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对史铁生来说,如果生命不能再“创造”,便失去意义和价值。 陈希米拼命止住眼泪,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也是她能为史铁生做的最后一件事,那就是安排遗体捐赠的事宜。 很早之前,史铁生就在《说死说活》中详细交代了遗体捐赠: “将其角膜取下,谁用得着就给谁用去,那两张膜还是拿得出手的。其他好像就没什么了,肾早已残败不堪,血管里又淤积了不少废物…… 大脑么,肯定也不是一颗聪明的大脑,不值得谁再用,况且这些东西要是还能用,史铁生到底是死没死呢?” 捐赠遗体,是半生被病痛折磨的史铁生,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善意。陈希米很想帮丈夫完成这个心愿,但负责相关事宜的天津红十字会的医生,远在100多公里外,赶来需要时间。 要知道,人一旦停止呼吸15分钟,身上的所有器官都将失去捐赠的意义。而陷入重度昏迷的史铁生,随时有可能撒手而去。 病房里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史铁生,如果他等不到负责捐赠器官的医生赶来,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也许是史铁生潜意识中知道,他还不能走,所以他努力坚持活着,直到红十字会的医生前脚踏进病房,他才缓缓吐出最后一口气…… 史铁生曾在诗作《永在》中写道:“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坦然赴死,你能够坦然送我离开。此前,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此后,死不过是一次迁徙。” 为了完成器官捐赠,史铁生与死神抗争了整整9个多小时,才坦然赴死,完成了一次不留遗憾的的迁徙。 史铁生的主治医生早已见惯生死,那天走出病房后,还是无限感慨地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 关于墓志铭,史铁生早在生前就为自己写好: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这句话出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徐志摩的本意未必指生死,但在史铁生看来,却是对生死最好的态度。 史铁生虽身体残缺,思想却比谁都健全丰满;虽无数次遭受命运的苦难,内心却比谁都豁达超然。 史铁生已经扫尽尘嚣,超然离去,但他和他的作品,将永远活在世人心中,鼓舞着每一个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你我。
北京友好医院肖飞吃瓜后续,我发现手术室巡回护士才是个狠人,不仅敢和身为外科副
【25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