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吉林大地主戴凤龄,刚过完60大寿。不料,他竟变卖全部家产,买了100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28 17:12:12

1931年,吉林大地主戴凤龄,刚过完60大寿。不料,他竟变卖全部家产,买了100多杆枪,率四世同堂57口人参加抗日。不曾想,14年抗战,最后仅3人幸存。   戴凤龄原本是一个地主乡绅,坐拥400亩良田和几十个手工作坊。他有6个儿子4个女儿,过60大寿时,已经四世同堂57口人。   既有钱又子孙满堂的,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把戴凤龄的好日子打碎了。   看着东北大地被日寇践踏,乡亲们流离失所,戴凤龄再也坐不住。他变卖所有家产,换来100多杆枪,召集戴家子弟:不怕死的,跟我打鬼子去!   附近村子的青壮年也应声加入,组成300多人的乡团大队,第一站攻打敦化县城,就把鬼子吓得屁滚尿流。   戴凤龄打小习武,双手双枪,几乎百打百中。其他人也多是猎人出身,胆子大,枪法准,很快就把鬼子赶出县城。   但也因此,日军大量增兵,还把目标瞄准戴家大院。不得已之下,戴凤龄带上全家老小57人,走上艰难的抗日之路。   此后,戴家军陆续攻克宁安、东宁等地,令鬼子闻风丧胆。尤其是发生在镜泊湖的“墙缝”伏击战,简直让鬼子叫苦不迭。   之所以称为“墙缝”,是因为镜泊湖北岸两边都是巨石,中有一条5里长的狭长地带,很像一道“墙缝”。日寇只要一进来,就等于被夹击,很难逃出生天。   1932年3月,一批日军被引诱进入“墙缝”,尽管他们有先进的武器和设备,在这里都施展不开,很快就都被打成筛子。   戴凤龄趁势带领戴家军,迅速切断敌人的退路。最终,他们消灭鬼子4000个,还在战场上拣获2000多支枪,创下以最小伤亡换取大量歼灭敌寇的辉煌战例。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戴家男人英勇杀敌,戴家女眷也都巾帼不让须眉。   戴家儿媳个个会打枪,平时负责救护伤员、运送弹药等,遇到突发情况,拎上枪就敢跟鬼子拼命。   1937年,由于汉奸出卖,戴凤龄被日寇抓了。日寇用尽酷刑,想逼他说出其他同志的藏身之处。   然而,指甲被拔光、皮肤被打得溃烂、满嘴血牙的戴凤龄,始终只说那句:打到日军、打到日军……   日寇终于恼羞成怒,找来两块钢板夹住戴凤龄,用铁丝捆绑,再泼上汽油,残忍点火焚烧!   戴凤龄疼得满地打滚,随着最后一声“打倒日军”的消失,这位67岁的抗日老英雄,壮烈牺牲了。   而戴凤龄的6个儿子,也都在抗战中一一牺牲。   长子戴克勤,被日寇打断腿、拔光指甲,受尽酷刑折磨而死; 二子戴克俭,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不惜暴露自己,中弹而亡;   三子戴克志,身负重伤仍坚持杀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五子戴克选,是一名地下情报员,在一次为部队运送子弹时,不慎身份暴露,被打成重伤不治而亡;   小儿子戴克政,中弹后还被日寇残暴地连刺数刀……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戴家57口人中,有54人牺牲,只有两个寡妇和一个小孙子幸存下来。   戴家一门忠烈,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付出巨大牺牲,背后彰显的是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古有杨家将,近有戴家军,中华大地从来不缺英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感恩、铭记这些英雄先辈,让后世永远记得,有这么一个光荣的名称——戴家军!

0 阅读:58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