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冬,原喀什军分区副司令员杨秀山在百忙之中,抽空回乡探亲。副司令员轻车简

蜀山史道 2025-05-01 09:23:07

1955年冬,原喀什军分区副司令员杨秀山在百忙之中,抽空回乡探亲。副司令员轻车简从回乡,见到了几十年未见的父亲,抱着父亲痛哭。而父亲见到副司令员后,为何连连躲闪?反而问:“我儿早已经死了,你是谁啊?”

几十年的光阴,老父亲的身影已经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高大,但杨秀山还是一眼就认出正在筛米的父亲,满腔的思念之情,让这个在战场上流血受伤都不皱一下眉头的汉子哭成了泪人。

他迫不及待地冲进熟悉的祖屋,跪在父亲前面说道:“爹,儿子不孝,现在才回来看你……”

年迈的老父亲耳朵已经有些听不清了,看到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他放下手中的米袋把杨秀山搀扶起来,莫名其妙的地问道:“年轻人,你为什么要给我下跪?你是谁?”

父亲竟然不认识自己了?难道是因为自己这么多年没回家看一眼,所以父亲在生自己的气吗?见到父子二人陷入一阵尴尬,一旁的村长连忙上前大声地对杨父说道:“他是杨木森(原名),是您的儿子啊!木森娃子有出息了,当了将军回来看您来啦!”

听到村长的解释,杨父一时之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颤抖着说道:“你不要骗我,我的儿子早就已经死了,怎么可能来看我……”

老父亲的一番话,让杨秀山副司令员愧疚难当,在他十六岁那年,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恰逢红军来到他的家乡沔阳县,在和红军的接触中他学习到了先进的革命思想,点燃了他保家卫国的热血,便觉得跟随红军离开家乡,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在离开家乡的这些日子里,杨秀山时刻思念着家乡的土地和家里的亲人,但他深知只有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赶走侵略者才能够让家人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园。

于是他凭借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之后,杨秀山被上级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二军副军长兼喀什军分区副司令员。

虽然身居高位,但杨秀山不忘初心,他时刻将祖国和人民放在第一位,每天忙碌在工作当中,这次是暂时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才终于有空回家乡看望亲人。

但在那个通信并不发达的年代,杨秀山出门在外的经历老父亲根本无从得知,并且杨秀山在从军途中经常四处辗转,因此想要联系家人也变得非常困难。

有一次杨秀山在战争中不幸中弹,当时和杨秀山一起参军的一个同乡看到身负重伤的杨秀山,以为他已经光荣牺牲,后来这位同乡在回乡的时候把杨秀山已经牺牲的消息告诉了杨家的人。

得知儿子已经战死沙场的消息,老父亲一时之间悲从中来,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但杨父知道,儿子是一个为国捐躯的英雄,因此他始终引以为傲。

这么多年来,老父亲一直以为儿子早已不在人世,看着眼前这个魁梧的年轻人,根本不敢相信是自己的儿子,毕竟儿子离家时才有15岁,如今已经一个中年人,样貌也大不相同了。

杨秀山努力平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开始和父亲说起一些小时候的经历,那些在父亲的肩膀上长大的过往历历在目,杨父终于相信自己的儿子没有死,自己的儿子活着,如今不仅是保家卫国的英雄,还成为了将军,凯旋而归回来看他了。

看着杨秀山和他的父亲终于相认的画面,在场的人无不为此感动,多年的征战使杨秀山心中对家人十分愧疚,虽然报效了祖国,却不能在父亲身边尽孝,是唯一的遗憾。

探亲结束后,杨秀山便立即安排好一切,把父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生活,希望在父亲晚年的时候,能够在自己的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在杨秀山和他妻子的照顾下,杨父原本冷清凄凉的晚年生活有了儿孙满堂的热闹,杨秀山也终于了却了自己为父亲尽孝的心愿。

在战争年代,像杨秀山这样背井离乡走向革命道路的战士不计其数,他们离开了自己的亲人,舍弃了小家的团圆,为的是国家的安定,正是这些人的牺牲,才换来我们现在的和平岁月。

幸福美满的生活总是来之不易的,一定要珍惜当下,感恩先辈的付出,更要时刻铭记那段艰难的历史,鼓舞着世代人更加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不要辜负了革命先辈的付出和牺牲。

0 阅读:92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