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张群对蒋介石说:“熊式辉在曼谷办工厂破产了,想到台湾来养老。” 熊式辉在民国时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早年追随蒋介石,担任过江西省主席十多年,抗战胜利后更是一跃成为东北行辕主任,官至二级上将。那时的他,手握大权,意气风发。可惜好景不长,1947年8月,东北局势恶化,他被免职,陈诚接手了他的位置。熊式辉心里不服,觉得自己被蒋介石卸磨杀驴,干脆拒绝去南京接受闲差,直接跟老蒋翻了脸。1949年,他带着家人到了香港,想在那儿安顿下来。可香港的生活并不顺心,港英当局因为护照问题对他百般刁难,他待不下去了。听说泰国商机多,他一咬牙,举家迁到曼谷,想在商界闯出一片天。 到了曼谷,熊式辉拿出多年为官攒下的积蓄,跟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纺织厂。他对这事儿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当年管过江西全省,办个厂还不是小菜一碟?他看市场上某种花色的布卖得好,就急着扩大生产,买了一堆新机器,工人加班加点赶工。可他没料到,市场变化太快,同类型的布料早就泛滥成灾,货卖不出去,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更要命的是,他压根不会算账,厂里开支像流水一样哗哗出去,收入却少得可怜。没过两年,资金链断了,工人工资都发不下来,工厂只能关门大吉。熊式辉这回是真栽了,钱赔光了不说,连翻身的机会都没了。 工厂倒闭后,他还不死心,用剩的那点钱搞了个“文学社”,想着靠文化事业东山再起。可那时候泰国局势也不稳,谁有心思关心文学社啊?这买卖没多久也黄了。熊式辉彻底没辙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开始怀念过去的关系网,想着找老朋友拉一把。他想到了张群。张群是国民党里的老资格,跟蒋介石关系铁得很,又跟熊式辉私交不错。熊式辉写信给张群,把自己在曼谷的惨状一股脑儿说了,求他帮忙让自己回台湾养老。 张群收到信,心里挺不是滋味。熊式辉当年在江西风光无限,如今却混成这样。他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事儿得跟蒋介石说说。1954年,张群找到蒋介石,直截了当讲:“熊式辉在曼谷办工厂破产了,想到台湾来养老。”蒋介石一听,先是火大,说这家伙当过上将,居然混得这么惨,真是丢脸。不过骂归骂,他还是念旧情,加上张群从中说和,最后点了头。熊式辉就这样拿到了入台许可,还被给了个“上将战略顾问”的头衔,每月有固定薪水,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到了台湾,熊式辉的日子过得低调多了。他不再掺和政治,每天就是看看书,写写回忆录,把自己当年的经历整理下来。他偶尔跟被软禁的孙立人见见面,俩人聊聊过去带兵打仗的事儿,感慨一下时局变化。1974年1月21日,他在台中去世,80岁。他走了之后,一些老国民党人挺唏嘘,有人说他当年在江西修公路、建学校有功,有人说他东北失守是败笔,评价两极化。 熊式辉这辈子,真是大起大落。他从政坛高位摔下来,跑到曼谷想靠做生意翻身,结果赔了个底朝天,最后还是靠老朋友帮忙才在台湾落脚。他的经历,说白了就是个人能力跟不上时代变化。曼谷那段失败,不光是他不懂经商的问题,也有当时国际环境动荡的因素。张群能拉他一把,既是人情,也是国民党内部那点老交情的余温。他晚年在台湾安安静静过日子,算是个不算太糟的结局。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5评论】【18点赞】